嬴政淡淡道:“滅韓之后縣令等人選,就將關內能力出眾的縣令,縣尉調往韓地,他們做過縣令、縣尉自然是經驗豐富,能力又經過磨煉,自然是能夠勝任。韓國自然也是需要選出一些的,比列就五比一吧!每城的守軍老秦人占八層,新秦人兩層,就算有人膽敢有異心也是不敢妄動。”
“既然關中縣令調走,自然需要人來接替他們的位置,那就讓曾經的縣丞接任吧,不過要經過考核,功勞不足者,不行。縣丞和縣尉升任空出來的位置正好由天道學宮的學子們補上,既能讓他從底層開始鍛煉,又不會因功勞不夠遭人閑話。機會孤已經給他們了,有沒有能力,就看他們自己了。”
“至于說各地推薦人才之事,這個主意不錯,全部送入天道學宮去學習。為了防止有人魚目混珠,全部都要經過考核,若有庸才者,推薦之人,扣三個中功,以示警告。”
朝臣一聽,佩服不已,嬴政的處理方案,各方面都照顧到了。
嬴政問道:“諸位臣公可還有想要補充之處?”
群臣道:“臣等贊同。”
“既然如此。此事就由內閣主事,吏部,兵部,國正監,廷尉府從旁協助。”
管仲,商鞅,老廷尉,王綰,司馬梗等人起身道:“臣等謹遵王令。”
嬴政又道:“下面該議之事有三:第一,如何對待韓國王族之人。第二,如何對待投降之人。第三,何時推行秦法。”
這些事情內閣已經商議過,也向嬴政提交了他們的商議結果,如今便是徹底決斷之時。
管仲起身道:“第一,如何對待韓國王族之人。內閣的意見是投降不殺,押入咸陽終身衣食無憂。”
軍機閣魏冉起身道:“若是不殺,留下后患不說,還會給韓國百姓留下念想,那對于秦治理韓地恐會不利。必會有人心懷不軌,以冉之見,殺之一絕禍患。”
管仲起身道:“將軍所言有理,可韓國是第一個被我秦國覆滅的國家,若是殺了韓國王族,以后天下五國誰還敢投降。若是留下,還能列為示范,讓六國之人有一條火活路,不會殊死反抗,從而減輕我軍將士傷亡。”
“可,若是不殺,韓地之人作亂不止怎么辦?”
“那就是說明我秦國治理韓地方案還不完善,需要探尋更合適的治民之道。要知韓國是六國面積最小的,若是連韓地都叛亂頻發,那以后滅了其余五國豈不是說更加的混亂不堪。其實這也不是壞處,可以為朝廷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處理方案。”
嬴政聽了,自然是不殺為好,若是殺了,其余五國君王見了,投降是死,不投降還有一線生機,誰還愿意投降。
再說管仲所言也是有理,各國地理位置,民風,文化等都是不同,確實需要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處理方案,總不能向巴蜀,羌氐兩族一樣都派遣大軍鎮守吧,這樣秦國有一百萬大軍也不夠用。
還是治標不治本的愚蠢辦法。
開口道:“此事就依照內閣意見,議下一條。”
管仲道:“若是有韓將投降,內閣意見是同樣免其一死,若有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嬴政點了點頭,軍機閣的田單道:“稟王上,若有將領投降,軍機閣懇請王上準出征主將有便宜行事之權。并不是殺害投降將領,他們還是有很大用處的。比如,和秦軍一起攻打韓國,這樣他們就只有站在我秦國這邊一條路。”
嬴政道:“準。”
“謝王上。”
按理來說此舉本就屬于領軍將軍的權利范圍,但是敵將投降自然是不能再有兵權,田單的意思就是可以讓他們再帶兵。這種事可大可小,一般還是需要軍機閣和君王同意的。
不過若是將領擅自決定也是會讓君王心中不滿的。畢竟,按照所議論的處理方案就是收監控制。從這事可以看出田單不僅有勇有謀,還是一位心思細膩之人。
管仲又道:“第三議,何時在韓地推行秦法,臣等以為,快刀斬亂麻,縣令到位,穩定局勢,便可推行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