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司馬錯等都在關注著朝廷對馬疾的審理,馬疾的生與死和整個攻趙四十萬大軍息息相關,從中能看出嬴政對他們這些領軍將領的真實態度,是真的信任放權,還是籠絡人心的空口白話。
所有人都明白,若是無戰之時馬疾抗命還能有一絲活命的機會,可在戰事之時公然抗令,對主將的威信是一種挑釁,所造成的后果,死已經是最輕的處罰。
趙國中牟城,白亦非率領大軍包圍這座城池,此城人口近十萬,守軍本只有五千,得知殺神軍的到來,無數人恐懼,驚慌。守城人數增加到了兩萬。
而在此時,嬴政的使者也攜帶著王書前來中牟城外的秦軍大營,白亦非率領眾將出了轅門迎接。
白亦非是一臉的平靜,反而是其身后的嚴賈等人替白亦非擔心不已,一月下來他們見證了白亦非的狠辣無情,也見到了他為人冷靜沉穩、智勇雙全的一面,更是感受到了他對于自己手下將士性命的愛惜,他是一個很矛盾的人。
嚴賈和軍中將士由開始的不滿抗拒,到如今的信服,足以見得白亦非并沒有他所表現出來的那般無情。
這時,一位將領擔心的說道:“將軍你說王上會不會……”
白亦非自信道:“不會,你太小看我們的那位王了,九歲登基,掌控一切,其心機智謀令人駭然。”
問話之人見自家將軍如此自信,也就放下心來,如今的殺神軍,沒有了白亦非,就不在是殺神軍了。
屠城對趙國或者天下百姓而言是毫無人性的惡行,可對于嚴賈,對于秦軍將士而言,讓會死在攻城戰中的他們得以活命,慢慢的他們體會到了白亦非的用心,白亦非若是為了自己的功勞,不用屠城他也能得到攻陷二十幾城的功勞,可他卻是選擇了屠城,用以震懾趙國,讓殺神軍所到之處不敢抵抗,開城投降。而他白亦非為了五萬將士背上萬世罵名,卻依然是那一副淡然處之的態度。
望著白亦非看似瀟灑的背影,嚴賈內心不是滋味,尤其是秦王使者的到來,讓他們幾人提起的心就沒有放下過。
白亦非率眾將等在轅門外,一輛車駕在五百將士的護衛下,朝轅門而來,到十米外停下。
白亦非等人彎腰道:“恭迎使者。”
趙高下了車駕,一見白亦非,雙眼一瞇,心中暗道:“高手。”
不過沒有表露出來,拿出詔書,白亦非等人躬身,趙高沒有念,嬴政的意思。肅穆的將詔書雙手遞給白亦非,白亦非恭敬接過。
趙高道:“白將軍,王上讓我給將軍帶一句話。”
白亦非又是一禮道:“請使者轉述王喻。”
趙高道:“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白亦非恭敬道:“臣謹記圣言。”
白亦非身后的一干將領見不是罷免白亦非主將之位,心里都松了口氣,隨白亦非一起躬身謝禮。
趙高告辭離去,白亦非等人返回議事大帳,白亦非看完王書,會心一笑,將其放在案幾上,掃視坐于兩排的將領道:“派人向中牟城喊話,限期一日內投降,明日早晨若是還不開城投降,破城之日,就是屠城之時。”
一位將領起身道:“將軍,特使剛帶來王書,轉述了王上的圣言,若是再次屠城,如何向王上交代?”
白亦非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依令行事。”
將領只得應道:“末將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