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對于陳建章現階段的研究來說,小循環體現的成果是難以具有普遍性的,他只是期望有一個不錯的平臺,能勉強進行混合循環研究就可以了。
而對于齊政他們的心氣,陳建章心里頗為贊賞,但并不覺得他們能順利地撐下去,畢竟創業是條向死而生的道路,尤其是在農業這塊,雖然很有發展前景,但也是一塊非常難啃的骨頭。
齊政大概理解他的猶豫,循環農業本身并非是一個新生事物。事實上,中國很多古老的農業生產模式,如桑基魚塘等,都有4R循環的影子。只是在理論完善方面,中國比較緩慢罷了。而理論的完善,最好是有大范圍的實踐配合進行。
齊政現在連草臺班子都沒有搭好,難不成還指望自己虎軀一震,別人就納頭便拜嗎?
在齊政記憶中,陳建章到了十多年后,已經是國家戰略級的學者了。
到了那個時候,一般的市級單位,都甭想邀請他。
雖然大約再過四五年時間,陳建章才有機會在縣級層面上發揮這方面的特長。
但那是因為資歷的限制,而非水平的限制。
齊政本著有便宜就占的想法,正經道:“說真的吧,師兄,我并不是現在就邀請你加入。不過我倒是想先跟你做個約定,當我的農業版圖擴展到縣級甚至市級范圍的時候,希望你能考慮加入我們的團隊。”
陳建章略有點不好意思,這下倒是不為難,點頭道:“好,有志氣,我答應你。如果過程中有什么困難我可以幫忙的,也盡管開口,我會盡力幫忙的。”
雖然前途叵測,但陳建章認為還要給師弟們一點鼓勵!畢竟他們還非常年輕,賠的話也只是一點資金和時間,賺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經驗和閱歷。也希望他們能總結經驗教訓,將來用更成熟理性的心態面對,卷土重來未可知。
接下來兩人交流了一番關于大循環農業的見解后,齊政留下煙酒,就告辭離開。
……
招攬大牛失敗ing,走出中理,齊政絲毫沒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意氣,在門口大爺“同情理解”的目光下嘆了一口氣,說到底還是實力太弱的問題。
他現在唯一可以稱得上大將級別的助手,就是早早被忽悠加入團隊的張澤宏,雖然還是“幼生體”,但他在銷售公關方面展現的才華,已經足夠令人驚喜了。
其他的大牛,暫時還沒有能招攬他們的底氣。
齊政能看出陳建章不看好他們的創業,事先也有預感。
不過,路總是要一步步走,在他的規劃中,陳建章作為高端生態農業技術方面的基石,不出意外是跳不出自己的手心的。
且看將來吧。
……
PS:豬腳虎軀一震,奈何大牛不給面子,所以,求支持嘍!收藏,推薦,快來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