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普誠縣就是其中的典型。
普誠縣位于岷省最北端、三省交界處,是岷省的“北大門”,山延兩脈,水注三江。全縣區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為岷省第三大縣,其中山地面積近440萬畝,耕地面積55萬畝,河流水域面積15萬畝,是岷省最早的商品糧基地縣。
明清以來,普誠縣就是臨近三省的商品流通孔道,毗鄰地區物資集散地。“冠蓋往來,商賈輻輳,物產滋阜。”而在民國以后卻處于落后狀態,一直到齊政重生之前,都還是岷省的省級貧困縣之一。
作為岷省北部糧倉,普誠縣以農業為主,長期的農業大縣地位,使得其工業基礎薄弱,工業化進程緩慢。這對于齊政來說即有利又不利:農業資源豐富是其區位優勢之一,只要能立足當地,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較容易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落后的經濟基礎條件又需要較大的投入。
不過這一次,齊政有信心讓家鄉走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等班車到了普誠縣城的時候,暮色已經降臨,齊政也只好在縣城找了一家賓館住下,準備第二天再回家。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齊政就搭上了開往林江鎮的汽車,林江鎮距離普誠縣城60公里,這段公路堪稱行程中最爛的路。
坐在汽車上搖搖晃晃得頭暈的齊政心里發狠地想,買車,必須買車,這破路如果不是自己開車,簡直是受罪。
齊政的老家大嶺村,就坐落于林江鎮附近,和林江鎮隔山相望,回到鎮上,也就意味著齊政到家了!
……
在林江鎮下車后,碰到隔壁村的一位熟人,順便坐上他的摩托車,不到十分鐘就到大嶺村了。
大嶺村三面環山,三山夾兩水,中部小盆地,村莊分散在盆地入口。東隔大嶺山與林江鎮相望,大嶺村也是因此而得名,西靠三木嶺,南與后嶺相連,北與巖水河相接,隔水與上角村相鄰。共100多戶人家,總面積約19平方公里,耕地1800畝。
村里基本是兩層高的低矮小樓及瓦房錯落而居,所見皆是貧困村莊的景致——年輕人多出去打工,村里完全是以龜速在發展,印象中直到十年后才基本將瓦房淘汰,住上了小樓房。
齊政家就在村頭,兩層涂水泥的小樓臨桃林而建。家里自己開了一個小賣部,專門供應一些零零碎碎雜七雜八的日用品,生意還糊弄得過去。
齊政提著簡單的行李,踏入家門,“爸,媽……我回來了。”
“哎,小政你回來了?”老媽從小賣部探出頭來,已經笑逐顏開,“今天回來怎么不提前說一聲啊,我讓你爸到鎮上去接你啊!不過回來的正好,飯菜已經弄好了,等你爸回來呢,今天剛好燉了雞,我兒子就是有口福!”
老媽鐘英看著比印象中要年輕了不少,雖然已經看出有些顯胖的體型,然而眉宇間卻透露著一絲精明。
“爸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