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一個星期后,鄉里成片的稻谷已進入收割期,農民正搶抓當前晴好天氣,來回穿梭于稻田之中,感受豐收的忙碌和喜悅。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走進耕地區,連片的稻田里翻滾著金黃色的稻浪,沉甸甸的稻穗在風中輕輕搖曳,村民們來回穿梭在田間,一壟壟稻谷被整整齊齊地收割著。
收割機尚未普及到大嶺村,村民要用鐮刀收割水稻。在沒有機械化的年代,想要獲得豐收,只能通過臉朝地,背對天,一顆汗水摔八瓣去拼命干。
稻田里,村民在田間地頭忙活。另一邊,婦女孩子們則忙著曬谷子,搶抓放晴的有利天時,忙著翻曬從田里收回來的稻谷。當收割完成時,稻草會扎成捆曬干,稻草可以給家里雞鴨窩做鋪墊,也可以制作成農家肥。
“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雞棲對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詩詞里描繪的終究只是詩人們帶著理想光環的美好。現實里,在幫著家里把十畝早稻收割完畢后,饒是以齊政的修煉體質,也覺得累得夠嗆。身體上的累倒是還好說,心理上的疲憊才真叫累。
所以難怪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城市,光靠傳統農業生產,既賺不了錢,又勞心勞力,誰愿意過這樣的生活呢?
……
夕陽西下,收割后的田地只余一壟壟的稻茬,阡陌縱橫,沐浴在余輝的彩霞中,晚風徐徐地拂送來一陣陣稻草夾雜的幽香,齊政和老爸齊建德走在田壟上。
眼前是五畝未收割的稻田,在其他早稻成熟收割入倉之時,這片稻田仍是翻滾著淺黃色的稻浪,飽滿的稻穗在晚風中輕輕搖晃。
“你看,這就是你要我種的‘茶香稻’實驗田。同時插秧,這種水稻的生長期明顯要比一般的水稻長,我估計至少還要一個多月才能收割。”老爸叉著腰站在田壟上指著眼前的稻田說道。
大嶺村這里種的是雙季水稻,早稻播種時間一般是4月播種,5月插秧,7月即可收割,緊接著馬上晚稻插秧(稱為雙搶),一般10月下旬到11月晚稻收割。
但如果種植的是這種“茶香稻”,基本上意味著只能一季一收了。
齊政蹲下身,看著稻田里稻穗飽滿,長勢良好的“茶香稻”,不同于其他水稻,其植株基部是綠色中夾雜著一絲絲紅色。運轉體內的法力,能感受到稻谷散發出的淡淡靈氣。
是的,所謂“茶香稻”,正是一種靈氣作物。
要知道,在凡間,生物基本是不會自帶靈氣的。齊政不敢說這世間沒有其他的靈氣生物,但眼前的“茶香稻”,絕對是目前除了自己以外能找得到的第一種靈氣生物。按照傳承上的說法,其勉強可以稱為“靈植”。
“茶香稻”也是齊政重生三年以來運用靈陣培育的第一種靈植,傳承中有一靈陣:
“九轉涅槃陣,主木土系,效果:誘變,異生。能使命抗爭,混沌初生。”
后世有種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叫“核農業技術”,其不為大眾所知,但我國在這一領域位居世界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