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分公司也是各種亂七八糟站隊的事,雖然暫時掩蓋在平靜的水面之下,但在分公司高層之間已經露出了苗頭。
王昱業不是沒有經驗的年輕人,而是從底層員工一路爬上來的管理人員,過往的經驗清晰無誤的告訴他,初來乍到的他,說不好就要因此而變成炮灰了。
這樣的扯皮,很容易叫人身心俱疲。
但他暫時還沒有離開的念頭,畢竟自己熟悉國企生態,也有一定的人脈關系,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考慮其他可能。
……
接下來幾天,齊政帶著王昱業參觀了鹿園和大嶺村養殖場,還帶他品嘗了養殖的土雞野鴨及珍藏的“茶香大米”。品嘗過后,饒是王昱業見多識廣,亦直呼這樣的頂級美味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絕對大有發展前景。
兩人之間經常天馬行空,各種話題信手拈來。從國家大事到市井小民,從國際大勢到微觀變局,從歷史時政到天文地理,兩人都是知識面淵博之輩,很多觀點也非常契合,一時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不過相處幾天,就迅速熟稔起來。
王昱業也徹底對齊政另眼相看。想自己也是經歷豐富,而且比齊政大上十多歲,見多識廣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但齊政這個小年輕,論起眼界見識和一些事物看法,竟然是清晰而新奇,自信而淵博,更是與自己的隱隱暗合。這就相當了不起了。
王昱業暗忖,果然是能說動他那固執的父親的人,確實不凡,一些觀點甚至能給他提供了很大擴展空間的思路。
原本與齊政年齡差距而產生的一些距離,也無形中拉近,相互間親近了很多。
豈不料齊政也在心里暗暗舒了一口氣,心想大牛就是大牛,現在已經初現風采了——自己是因為有兩世的閱歷,能站在視野的高點來看待事物。而王昱業則純粹是自身的高明了,他的氣魄和戰略眼光,幾近與生俱來。
張澤宏途中也加入過討論,但他更多是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在聆聽指導。王昱業對農業經營的概括總結——“以市場需求為核心,以戰略新品驅動為核心,以現代科技為依托,以創新經營方式為重點”以及對整合資源,創造市場的建議,都讓張澤宏大受裨益。
但有時張澤宏不免深思,王昱業是戰略高手無疑,那么能與他平等交流的齊政又是達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境界呢?
這樣想想都不免對齊政產生了更多的敬畏。
王昱業離開了,從始至終,齊政都沒有表露招攬的想法。
他只是在張澤宏感慨“真是大牛啊,要是能多交流幾天就好了”的時候,平靜地回復一句,“如果他加入我們公司呢?”
看著張澤宏一臉“你在做夢吧”的表情,齊政淡然一笑。
他當然知道,現在的自己,手里還缺一把倚天屠龍刀,江湖尚未聽從號令,英雄更不會景從。
之前招攬師兄的失敗還歷歷在目。
所以,是時候打造自己的神兵利器了。齊政暗忖,還有什么比一筆現實的巨款更具有殺傷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