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道理,即使兩世為人,齊政也沒有過管理一家大型公司的經驗——隨著嘉谷規模擴大的緊迫需求,齊政必須找到一位經營能力足夠強的管理者。
所以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對公司發展方向和戰略決策上的把控者,哦,對了,還作為公司背后的“超級英雄”,經常開開掛讓公司吊打一眾不開眼的對手。
王昱業說得很對,那些齊政將要面對的跨國巨頭們,哪個都不是嘉谷現在的小身板可以比擬的。
那么,要怎么才能快速地迎頭趕上?
齊政只能想出一個答案,大規模的并購。
百威英博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作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的歷史就是一本并購史:精準選擇本土市場份額高的最優品牌作為并購標的,通過并購快速搶占新市場。
不斷的并購擴張是百威英博成為全球啤酒霸主的核心驅動因素:04年與巴西的安貝夫合并,一舉成為全球最大啤酒集團;08年收購世界第三大啤酒集團安海斯-布希公司,在米勒大本營美國稱霸;16年收購全球第二南非米勒,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使得全球的龍頭地位更為清晰,新公司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巨無霸。
借助資本運作在全球市場大肆收購,是跨國公司擴張的不二法寶。
齊政已經將未來華爾街最出色的兩位華人超級交易員網羅至麾下,再加上他對大勢的判斷,資本運作這塊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反而是并購重組的能力不足。
很多時候,將看中的公司并購下來并不難。但是要如何融合并購后的公司,真正達到戰略互補,保持人員的穩定、業務的穩定,才是重點。
在這方面,王昱業的管理優勢就很明顯了。他在國企基于國內并購重組經驗的并購及整合能力,早期國際化歷練形成的國際視野和基本能力,即使放在全世界來說,也是頂尖的。
那可是后世一手領導國化集團成功“蛇吞象”的牛人啊。
……
后面兩三天兩人又碰了幾次頭,王昱業雖然嘴上還在說需要時間考慮,但態度已經逐漸軟和下來了。
當他最后向王老咨詢對齊政的看法以及對這一邀請的建議時,王老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你都開始從側面打探齊政的情況時,就說明你的內心已經有了傾向。這種時候,我的建議是,聽從內心的選擇就好。”
于是王昱業最終決定加盟目前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嘉谷公司。
齊政由衷想鼓掌,王老最后這刀實在是補得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