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公路?”表叔一驚之后,頓時興致盎然了。
“對。表叔你看地圖,現在從昌州到我們省,要繞向西邊國道通行。但是如果打通了這條交通干線,那么就可以從昌州經我縣北部一路南下,進入我省的距離縮短了幾百公里,我相信昌州方面也會感興趣的。”
陳元若有所思,眼睛是賊亮賊亮的。
“是個好點子。唯一的問題是收費公路項目的審批恐怕沒有那么簡單,只怕市里都沒有這個權力,得省里邊吧?省里好像也沒有這個先例。”
“當然要省里邊批,但是從90年代中期開始,各地就開始采取這種方法跨越式發展高速公路了。”齊政淡淡一笑,“這已經是得到了國家認可的模式。我也不知道省里有沒有先例,但是通過各種渠道運作,應該不難成功吧。”
“一旦省里批復了,表叔你甚至可以一邊聯合昌州方面組建公司向銀行貸款,一邊讓建筑公司先行墊資,修建縣城到官亭鄉的這段公路。這樣縣里的資金壓力就大大降低了。”
陳元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相當精妙。
畢竟普誠縣是貧困地區,籌集資金渠道很狹窄,這是一次試驗,即使失敗了也沒有太大的損失。如果成功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關鍵是,很有操作性。
這樣想著,表叔陳元迫不及待地帶著這個想法回去向縣委匯報了。
齊政伸伸懶腰,心里對首先提出這個想法的丁顯暗贊。
從達成協議后,公司就評估過縣里想要全面改善交通條件,資金必然會是緊缺的。
那么最容易出現的可能是,政府向嘉谷公司打秋風。
畢竟政府里有表叔陳元這個知情人,對嘉谷的實力太了解了。
如果生硬地拒絕,很有可能會影響嘉谷與政府的關系。
作為企業,在商言商固然天經地義,但政府總是避不開的存在。如果跟政府的關系鬧僵化了,哪怕縣里稍微降低一下辦事效率,嘉谷的發展就拖不起了。
但一味地順從也不是好事,要是養成了這種習慣,對企業的影響更大。
所以戰略部丁顯就提出這個巧妙的解決方案,對政府方面也算有了個比較好的交代了。
“希望一切順利吧,這樣,養豬場兼有機肥制造廠就可以與縣里通往官亭鄉的公路同時開建了,也不至于影響后續的運營。”齊政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