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齊政和王昱業帶領并購團隊到達全州。
全州是岷省東南沿海城市,歷史悠久,經濟發達。
并購標的清源啤酒就位于全州,前身為全州市啤酒廠,曾經是岷省三大啤酒廠之一。
如今的清源啤酒在其他品牌的沖擊下,每況日下,只能偏安于全州一隅,不復往日輝煌。
根據調查得到的資料,如今的清源啤酒廠,“清源”品牌的啤酒,還在生產。但更多的生產線在為其他啤酒品牌做罐裝。
在酒店的小會議室里,齊政、王昱業、張澤宏以及法務部沈時行聚集在一起。
張澤宏介紹著清源啤酒廠的現狀。
“清源啤酒擁有一家啤酒廠,三條生產線,年產能25萬噸,如今只能在全州一地夾縫生存。”
“啤酒廠的股權并不復雜,經過九十年代的改制后,市政府仍然保留40%的股份,管理層合計持有剩余60%的股權。由于清源啤酒的日益衰落,導致政府是轉讓股份意愿最為強烈的一方,所以關鍵在于啤酒廠管理層的傾向。”
沈時行翻著手頭上的資料,不無嘲諷地笑道:“好好的一家啤酒廠,完全是因為管理不善導致的衰敗。看看,從前年以來,清源啤酒出現在公眾面前更多是因為內控和產品問題。這樣的管理層,再這么下去,他們手頭上有再多的股份又有什么用?”
王昱業同樣看著資料點點頭,“如果我們拿下啤酒廠,管理層方面肯定要大換血,如今的管理層簡直是不堪一用。”
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來,清源啤酒共發生最少5次生產事故,最少3次產品事故。
如果說啤酒瓶無故爆炸、啤酒中有異物這些產品事故“不可控”,各大廠商都無法避免。那么生產安全則考驗著企業的管理能力,各大啤酒廠商少有紕漏。但清源啤酒,卻屢次牽動行業神經。
在現在的市場情況下,啤酒行業整合從大魚吃小魚進化到大魚吃大魚。清源啤酒如果不能在管理、產品、營銷等方面加大改進力度,絕對是死路一條。
管理的問題有王昱業把控,齊政不用擔心,他直接問道:“和清源啤酒方面接觸得怎么樣?”
王昱業說道:“我接觸了市政府和啤酒廠的管理團隊。市府方面的態度積極自不必說,管理團隊給我的感覺是,有一定的意向出售股份,但意向不夠強烈,不少中層管理層也有疑慮。”
張澤宏補充道:“主要是百威和華閏插了一手,兩家也有意借收購清源啤酒進入岷省市場。相比于這兩家巨頭,我們名聲不顯,容易吃虧。”
齊政聞言眼神一凝,“百威和華閏也加入到競爭中了?”
“對。目前主要是我們三家競爭,其中我們又處于劣勢。”張澤宏答道。
齊政想了想,笑了起來,“啤酒業真的進入戰國時期啊,巨頭們的擴張可一點都不慢,眼看著就要將觸手伸到本省了。”
“岷省好歹算是我們的半個主場,可不能丟人了。繼續和市府談,另外跟管理層適當展示一下我們的實力。別忘了,嘉谷背后有大富豪支持的。”
這話一出,其他三人都笑了起來。
會議結束,會議室很快剩下齊政一個人,他坐在會議桌后面,重點考慮的還是華閏集團的競爭。
在齊政看來,百威雖然在全球實力斐然,但目前在中國本土實力是有限的。
當然,如果百威全力競爭,就算如今的行業老大青啤也不敢說能百分百爭勝。
不過很顯然,主打高端路線的百威,對清源啤酒廠是不會太上心的。
它的目標實在太多,一個衰落至此的啤酒廠,能順便拿下來當然好,不能的話也不會太執著。
但華閏雪花的戰略不一樣。
華閏雪花制定的并購擴張的蘑菇戰略——即每收購一個企業就相當于種下了一個蘑菇,一旦該區域的蘑菇種植成功,就可以把這種經驗復制到其他區域,并且實現各個區域之間的互相扶持,時機成熟后,就可以把這些蘑菇聯結成片,市場份額也將隨之擴大。
清源啤酒廠很顯然就是其要在岷省種下的第一個蘑菇。
所以華閏雪花拿下清源啤酒的意愿反而比百威來得強烈。
其無疑是嘉谷的最大競爭對手。
說來有趣,嘉谷如今走的道路,其實與華閏雪花進入啤酒行業時的選擇是一樣的。
就像籌備上市的企業,總是喜歡夸大自己行業的前景和機會。比如后世IPO被否的康寧醫院,就曾宣稱國內每8人就有1人患有精神疾病,引發了一片嘲笑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