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政有些理解何長川的看法,總有些人不甘屈人之下,自己也是同一類人。
但要有本事的人才能算懷才不遇,沒本事的就只是心比天高牢騷太盛。
那么眼前的何長川是前者還是后者呢?
齊政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轉到另一個話題上:“老廠長對你很是看好。我要為清源啤酒找一個掌舵人,他第一時間就推薦了你。但是,我不會因為你是老廠長的得意門生就另眼相看,如果你不符合我的要求,那么只能說抱歉了。”
何長川知道這就是正式的面試了,他點點頭:“當然,合則并不合則散,人之常情。老廠長能想到我,我就已經感激不盡了。”
“好。那你覺得,新生的清源啤酒應該怎么突圍?”齊政直入主題。
何長川收斂心神,仔細思考片刻,緩緩道:“其實如今入場已經算是很晚了,但是不能說沒有機會。”
“整個中國市場,幾乎都在啤酒巨頭的爭奪范圍之中,其中有區域爭霸的野心、有經濟掠奪的**、有市場保護的影子……太多的市場爭奪因素、勢力,在各自的領地內施展他們瘋狂地競爭力量。而擁有資本意味著擁有一切所需要的能力,全國性的和區域性的都在追逐一切可能的資本。”
說到這他看了齊政一眼。
齊政平靜以對,沒有解釋什么。
何長川見狀收回目光,繼續道:“以前國內啤酒資本的擴張殺伐,雖然凌厲,卻缺乏效率和整合,只是一種市場戰略上的爭奪和布局;雖然品牌和市場集中了,但在關鍵的贏利能力提升上舉步維艱,成為了做大做強的瓶頸。”
“在中國啤酒大擴張的時期,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壓制競爭對手,實際上很多巨頭在區域市場的布局是不賺錢的。但這是低端產品的打法,高端產品打的是品牌和技術戰。這就給了那些過去份額不高,但品牌力、產品力出色的企業以崛起的機會。”
“所以清源啤酒的突圍之路,應該從中高端入手,打造差異化高品質品牌戰略,進一步挖掘消費者的喜好,在啤酒品類、口感和個性化包裝上求新求變。”
齊政內心暗贊,嘴上卻故意反問:“你是說要將清源啤酒打造成高端品牌?可是現在的市場主要是中低端吧,高端市場有限,又面臨著百威等外資巨頭的圍剿,走這條路更加艱難吧?”
何長川心里隱隱有些失望,但還是認真地回答道:“其實我覺得最好是打造‘1+1’的品牌戰略,一個主打中低端市場,一個主攻高端市場。只有做到高低端并重,才能充分體現競爭力。”
“我其實并不看好青啤如今的多品牌戰略,反而是雪啤的單一品牌戰略更有優勢。集中資源是品牌價值的快速積累和放大的保證,真正是一拳之力勝于五指。”
“但是單一的品牌戰略也有隱憂。那就是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市場終歸有一天會進化。當啤酒行業沖過高點回歸品質時,戰略性擴張已經幾乎沒有必要了,盡可能提升盈利能力才是重點。到那時,低端品牌不僅消耗了大量資源導致利潤率低,也掣肘了品牌的未來競爭力。”
說到這一步,何長川停了下來。
這已經是他多年來深思熟慮的經驗之談,但一直得不到匯泉啤酒老板的認同。
如果齊政也是同樣的想法,那他也沒有必要多費口水了。
他就是一個內心自傲的人,他相信,如今的中國,沒有幾個人比他對啤酒行業的未來認識更加深刻。
齊政大概看出何長川的想法,微微一笑:“國內如今的啤酒市場結構呈金字塔型:90%以上是低價位市場,中價位市場約占7%,高價位市場僅占3%。但我相信,不出十年,中高端的占比將會高速上漲。目前啤酒市場的競爭還主要體現在地盤戰和資本收購,但想要真正走出困局,就要有自己的高端品牌。”
何長川聞言內心一震。
“你的眼光不錯。”齊政衷心贊嘆道。
何長川心潮有點起伏,這是終于得到認可了嗎?
齊政似乎能感受到何長川的情緒波動,想來他的這番觀點也不是誰都會認同的吧。
但是以后世的眼光來看,何長川全部說中了。
當市場的格局看似已經固定后,啤酒巨頭們卻在調整產品線開發高端新品、關閉低端閑置產能,收縮戰線、回歸核心市場。
隨著中產階級崛起,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個性化消費觀大行其道,啤酒市場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低端啤酒艱難匍匐,高端啤酒高歌猛進。
而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百威和嘉士伯。
何長川能看到十多年后的市場變化,實在是驚世駭俗,也因此注定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但齊政也不是一般人。
接下來的閑談,從建立品牌到渠道推廣,從市場格局到大勢所趨,讓何長川徹底感受到了齊政的不凡之處,望向齊政的目光也從先前的平視變成了贊嘆和敬佩。
最后,齊政主動伸出手,“那么,合作愉快?”
何長川一笑,回以握手,“合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