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在報紙上做了通欄的促銷廣告,進行所謂的“大抽獎”活動,號稱中獎率達到50%。
說白了,就是幾年后大多數啤酒“再來一瓶”的促銷手段。但在如今這個啤酒蓋上偶爾會有5毛或者1塊獎金的年代,這種形式還是比較耳目一新。因而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這四個小小的字,卻被張澤宏找到了突破口。
這貨走偏門賊厲害,眼力驚人,一挑就能挑出破綻。
很快,江湖上就流傳出匯泉啤酒的抽獎秘笈:借著燈光,傾斜著從透明的玻璃間能看到瓶蓋上的字樣,這樣就能把帶獎的啤酒全部挑出來了。
有心者一嘗試,呵,還真有效,一時從者如云。
輪到餐館不堪其擾了。因為顧客拿到再來一瓶后,多數人并不會去兌酒,而是抵他已經喝下的這瓶。如此一來,相當于餐館出了電費冷藏,卻收不到錢。
一箱啤酒12瓶,雖然沒有像廣告中的50%以上有獎,但奈何架不住掌握抽獎秘笈的顧客一挑一個準。這樣一來,餐館白白為啤酒廠打了廣告,收不到錢,這樣的事情擱誰誰都不干。
在江湖混,能活下來的,都有幾把刷子。
餐館自然也有辦法,他們按照同樣的方法,把帶獎的啤酒全部挑出來,酌情去放,其他的多數倒入了地下水道。
匯泉啤酒廠當然也不笨,他們很快意識到問題所在,于是在下一批次將包裝貼紙的位置給換了。
餐館老板于是又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啤酒倒過來,同樣也能挑出帶獎的。
一段時間后,匯泉啤酒廠發現還是不對勁,于是“再來一瓶”的字樣沒有刻在瓶蓋中央,而是邊沿上。
不過,餐館老板還是有應對之策,一般字樣就是兩種,或者是“再來一瓶”,或者是“謝謝惠顧”,餐館老板并不需要看得太清,只需要第三個字看上去不對,即可挑出,錯誤率很低。
一個好好的抽獎活動,在張澤宏這貨的推動下,卻成了餐館、消費者和廠家斗智斗勇的地方。
幾個批次下來,匯泉啤酒廠都抑郁了。
抽獎活動被餐館埋怨,又被消費者挑剔掛羊頭賣狗肉,兩邊都不討好,反倒不如清源啤酒老老實實的“買二贈一”活動。
但清源啤酒財大氣粗啊,為了推廣新品寧愿暫時不賺錢,匯泉啤酒無論是在形式、資源還是規模上都無法再跟下去,最終只能回歸最傳統的打法。
匯泉啤酒重整了何長川離職后的營銷團隊,史無前例地加大了與終端銷售網絡——餐館、商店、超市的協作,并建立起一支常備隊伍,保證24小時將市場最新變化反饋回總部。
這些舉措明顯地拉近了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也止住了頹勢。
省城一時形成了清源啤酒和匯泉啤酒兩強并立的格局。
……
“匯泉啤酒不愧能打敗曾經的清源啤酒登上岷省霸主地位,確實有幾把料。”齊政對匯泉啤酒的應對贊嘆道。
何長川沒有反駁,他最了解老東家的實力不過,根本就沒有想幾招下來就能將匯泉啤酒打趴下。
“新產品要想打開市場必須要依靠廣告,而且高強度大規模的廣告。除了廣告創意之外,我們還可以考慮各種活動,要搞就搞得聲勢大一點,只有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創響牌子,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何長川醞釀著搞一場大型活動,徹底將岷省市場拿下。
齊政想了想啤酒廠目前的經營狀況,三條生產線全力開動,每天大概能生產一百多萬瓶600ML的啤酒,按照目前的出貨量來看,甚至不能滿足半個省份的需求,這也是沒有一舉將匯泉啤酒擊敗的原因。
“我們已經買下了岷省北部兩家小型啤酒廠進行生產線改造,很快就能擴大生產。另外本廠也有擴建空間,第四條生產規模更大的生產線已經委托廠家設計了,等第二期廠房建設完畢,即可安裝調試,到時的產量足以滿足岷省需求。”針對齊政的疑慮,何長川表示早就安排妥當。
齊政想了想,覺得沒有什么大問題,于是點點頭,“那就發動吧,來一場勁爆的活動,徹底奠定清源啤酒在岷省的霸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