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新博士稍作休息,第二天就雷厲風行地帶領研究員外出研究鹽堿地的地質條件了。
齊政勸他可以多休整一下,他反駁說道:“我們過來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的,不是為了坐著當老爺的。早一天摸清楚狀況,你們就能早一天進行治理開發。休息的話什么時候不能休息呢?死后有的是時間休息。”
齊政嘆服,只能讓謝開濟安排好人員負責李維新團隊的后勤,確保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陳建章也帶著實驗室研究員協助研究,對鹽堿地的含鹽量、PH值、有機質含量、地下水位埋深等地質數據進行摸查。
待掌握了第一手地質數據后,李維新博士和陳建章聯袂來訪。
“經過我們幾十年的治理研究表明,沒有最先進的技術,只有最合適的技術。不同鹽堿地的形成原因往往是不同的,而即使是同樣的成因,往往采取的治理措施也不一樣。”李維新博士首先說道。
齊政點頭表示理解。
這就像醫生,同樣的癥狀可能有不同的病因,譬如男人老出虛汗,可能是腎虧氣虛;但也有可能是,衣服穿多了……
關鍵是要對癥下藥。同樣是得氣管炎,有人需要遠離霧霾;有人可能只需要,多開窗通風以換點新鮮的霧霾……
“長期以來,鹽堿地改良相關項目主要是采取挖排堿溝、灌溉洗鹽、機械深耕、換土等物理措施,雖然見效快,但由于投資較大、費工費力,并且會造成水資源嚴重浪費,對下游地區也容易造成次生鹽漬化。”
這同樣很好理解,說到底,這些物理措施僅僅是靠用水沖洗將土壤里的鹽堿轉移,但是物質是不會平白消失的。上游的這塊鹽堿地治理好了,可能下游的另一塊好的耕地又泛上來鹽堿,治標不治本,不能徹底根治鹽堿。
“因此我們在環渤海鹽堿地治理過程中,摸索了一套標本兼治的物理、化學、生物和耕作改良等綜合措施,效果顯著。”
李維新博士詳細介紹道,例如物理上采取機械深翻,咸水結冰灌溉法改善土壤結構,熟化土壤;采用地膜覆蓋穴播技術,抑鹽阻鹽;化學上施土壤調理劑,中和鹽堿;生物改良上種植棉花、玉米、牧草等耐鹽堿作物等;耕作改良上施用羊糞、牛糞等有機肥,提高肥力……
“這邊跟環渤海地區同屬海濱地區,情況大體類似,但比黃淮海地區的重度鹽堿化好的是,這邊不過是中度鹽堿化。按照我們的經驗,應該做好統籌安排,分期分區治理……”
齊政認真聽著李維新博士的方案,若有所思。
應該說,他的方案很合理,采取的綜合治理措施也相對成熟,但有個問題……
“李博士,按照你的規劃,分期分區治理,這二十萬畝的鹽堿地,大概多久能改良到良田的程度?”耐心聽完方案后,齊政問道。
李維新博士給出預估時間,“保證足夠投入的情況下,至少需要三年。”
齊政聞言立即搖頭,“這太慢了!”
要知道,一個奶源牧場的建設,也至少需要三年,但是乳業的風起云涌可容不得嘉谷等這么長時間。齊政還打算靠靈陣加速牧場的建設,怎么可能慢悠悠地花三年時間單純改良土壤?
李維新面不改色,心里卻暗嘆一聲。陳建章早就跟他討論過這一點,做企業的跟他們的想法不一樣,總是希望盡早投入,盡早產出。
“那么最直接最快的方法就是灌水洗鹽了。這邊地下水豐富,可以采取這種最常用的方法。但說實話,這樣一來工程大,成本高;二來隨著沖洗鹽堿成分,有機質也被沖洗掉,既浪費水,又帶來土壤的退化嚴重。我不建議這樣追求速度。”
簡單來說,灌水洗鹽在土壤表層鹽分含量高時,用淡水漫灌,使鹽分隨水分下滲到土壤深層。
但是就跟做菜鹽放多了一樣,你重新將菜用水沖洗了一遍,到頭來確實是不咸了,但泡過后的菜肴,那品相,可想而知了……
齊政將目光投向陳建章。
陳建章綜合企業需求和現實狀況,最后說道:“單純的灌水洗鹽肯定不可取,這邊由于地下水位較淺及海水倒灌等原因,僅僅采用這個辦法的話,鹽堿地不過是治一陣就好一陣,剛剛脫鹽很快就返鹽,效果不能持久。”
“但能不能結合其他的改良措施呢?我覺得可以這樣,先從小塊區域試驗一下,結合深耕深翻應用灌水洗鹽,看看實際效果,再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如果有推廣的價值,就采用;沒有,再改善。”
齊政和李維新對視一眼,點點頭。也是這個理,總得看看實際效果才有討論的意義。
何況,齊政更想結合靈陣,看看雙管齊下能有多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