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瑞市日報》率先拉開了“還原奶”揭蓋子的系列報道。
長篇累牘的系列報道,使得“還原奶”這個概念開始深入人心。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不過是一次乳業的通識教育,最多也就給消費者留下個印象。
緊接著其他媒體對長白奶業的“還原奶”的曝光,將瑞市人們的注意力緊緊地鎖在了長白奶業的身上。
因為這段時間以來,長白奶業不計成本的降價促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最起碼大家都喝過了長白奶業的牛奶。
這還了得,原來我們喝的都是營養缺失的“再加工牛奶”?
這時候的消費者可不記得購買長白奶業牛奶時,對低廉到幾乎白送的價格的贊嘆了。
譴責長白奶業的聲音不絕于耳。
長白奶業反應也不慢。
一方面,其請來的“專家”在媒體上為“還原奶”,不,應該叫“復原乳”做平反。雖然引發了各界對復原乳的爭論,但是也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開了。
另一方面,長白奶業召開了發布會,鄭重其事地向消費者道歉。這反而贏得了不少贊賞。
歸根到底,復原乳雖然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但是確實是一種安全的食品,一些營養的缺失而已,又不致命。
但郝云飛看著電視上長白奶業假惺惺的面孔,露出一絲冷笑。
及至第二天,新聞記者經過明查暗訪,正式揭露了長白奶業以過期變質的回爐奶生產新品的黑幕。
看到電視上過期的牛奶被露天堆放著,雖然這些牛奶還沒有拆箱,但已經沾滿塵土,有些箱子已經破損腐爛,周圍蒼蠅橫飛。
聽著新聞里的介紹,這些回爐的牛奶竟然會堂而皇之地再次回到消費者的餐桌上。不少喝過長白奶業的消費者已經有嘔吐的感覺了。
震驚!
離奇的憤怒!
匪夷所思的黑幕!
如果說復原乳只是企業惡性競爭的一種偷換概念的營銷策略的話,那么回爐奶的出現,則是這個行業惡性競爭帶來的道德底線破裂的問題。
先前消費者是多么善良地原諒長白奶業,現在對其就有多么憎惡厭恨。
人人喊打已經不足以形容長白奶業的處境了。
到了這一步,質監、衛生、工商、農業、工會共同成立聯合調查組著手啟動調查,長白奶業的管理層已經被管控起來。
真相很快就被查出來了,長白奶業存在嚴重的回收“過期奶”再加工的問題,相關責任人已經落網,至于長白奶業,已經毫無翻身之地了。
這一起事件,影響巨大,甚至引發了國民對奶業的信任危機。
影響最大的,無疑是與長白奶業一起打價格戰的青陽奶業。
而郝云飛早有預料。
青陽奶業的郝云飛向奶農和奶販子鞠躬致謝的形象在各大媒體傳播;當時主動退出惡性競爭的價格戰的細節開始流傳;同時青陽奶業向媒體開放生產車間,媒體記者可以零距離參觀從產品灌裝到出庫流通的過程……
有對比才有差距。
競爭的兩家的企業,一家踏踏實實地從奶農手中收奶,加工,上市銷售;另一家走歪風邪道,惡性競爭打擊對手,最終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