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省和肅省一東一西,氣候自然有些類似,只不過肅省偏干旱,秦省相對降雨豐富一點,但總體而言都是缺水的省份。
不過很少會出現今年這樣的情況,仿佛周邊的雨水都集中到了秦省,導致肅省遭遇嚴重旱情,秦南則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
這種“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狀況是不正義的,齊政決意“撥亂反正”。
但他從來沒有感受到這么大的壓力。
一方面要緩解秦省洪災,一方面要緩解肅省旱災。
而從洪災核心地秦南地區到肅省最短的直線距離也有一百多公里,據隴谷縣所在的河西走廊中部的直線距離甚至在500公里以上。
這么遠的距離,決定了齊政要通過靈陣接力的方式才能跨域“調雨”。
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刻不容緩。
持續的大雨傾盆,導致秦河在短時間內就形成了多次洪峰,沖擊著堤壩,造成巨大險情。
因此齊政也不能慢悠悠地布陣,必須爭分奪秒地將秦河上游至中游的暴雨削弱,否則堤壩被沖垮了,黃花菜都涼了。
為了在秦河洪流倒灌、道路被浩淼無際的水面截斷的險象環生的環境中,見縫插針地布好陣“呼風喚雨”,齊政也是拼了老命了。
“五斗**陣(二階)觸發,主水系,范圍:方圓一百公里。效果:聚云,化雨。能使水氣流布,風云化雨。”
第一次毫無保留地全力發動二階“五斗**陣”!
傾刻間,狂風大作,仿佛有一只無形的巨手,攪動整垛整垛堆積的烏云,風起云涌。
只見翻騰的烏云,像千萬匹脫韁的烈馬,排山倒海地向肅省方向滾滾而去,又像千軍萬馬,直向遠方壓了過來。天空中黑色的幕布漸漸地被拉開。
方圓百里之地,烏云滾滾,仿佛有吞噬天地的氣勢。
這一刻,天地間,獨余齊政一人,一手撐腰仰望天空,一手攪動風云,看似渺小,卻有如神祗!
烏云壓頂之勢漸被消減,豆大的雨點變成淅淅瀝瀝的細雨,伸出手去,一滴兩滴三滴……輕輕一握,掌控在手心里,仿佛攥住了洪水蔓延的勢頭。
但再蔚為壯觀的風景,現在也不是細細欣賞的時候,齊政馬不停蹄,立刻奔赴下一站布陣“接龍”。
開著越野車,顛簸得全身酸爽無比,齊政只能感嘆自己命好苦,為什么就沒有一個靈陣,能讓他瞬移呢?
……
另一邊,無人知曉有個掛逼在扮演“雷神”。
秦河三號洪峰的來臨,給秦河大壩帶來了空前的考驗。
長長的秦河大堤,如同一座屏障,庇護著數十萬秦南人民的安全,一旦大堤失守,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量。
已經出現的最高水位342.76米,比歷史最高水位高出了0.52米。由于水位長時間居高不落,致使秦河堤防全線臨水,平均水深約2米,造成十多條支流全部發生嚴重倒灌,長達數公里。
大堤因此兩面臨水,險情不斷。
為了數十萬秦南人民的安全和利益,省委提出了要確保“秦河大堤不決口,秦南城區不進水,撤離群眾不死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