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奈何齊政也看他們不爽,偷偷地就下了一個黑手。
“五斗**陣(二階)觸發,主水系,范圍:方圓十公里。效果:聚云,化雨。能使水氣流布,風云化雨。”
“呼風喚雨”用在其他地方是救命,用在南韓人參種植基地則是要命。
南韓人參種植基地在強降雨的沖刷下,種植的人參毀于一旦。
吃了個啞巴虧,南韓人參公社差點灰溜溜地回國了,現在靠著紅參加工技術在撐面子。
多少人樂呵呵地看熱鬧。
對此,齊政也“假惺惺”說道:“唉,人參雖然珍貴,但歷時長、風險大的確是個弊端。這就要看人品了,人品不好,遇到的不定因素就越多,包括天災、**、野生動物威脅等。稍微出現意外,就白忙活了。真的,我很同情南韓人!”
郭春發瞪著齊政,齊政一臉“真誠”,最后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
調笑完白忙活的南韓人,齊政才施施然地前往黑省。
“大豆之鄉”黑省的大豆種植面積,看似沒有受到去年大豆價格低迷的影響,甚至達到了最高峰的六千多萬畝。
但齊政知道,這只是假象。
比較效益低才是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近年玉米、水稻等高產作物市場價格不斷上漲,而國產大豆受進口大豆沖擊,一直處于相對低價狀態。目前,黑省一畝玉米或水稻的種植收益已經超過普通大豆,農民棄豆改稻、改玉米現象逐漸明顯。
即使是嘉谷扶持的國產大豆,有靈陣的加持,產量有所增加,但在生產成本上還是很難比得過進口大豆。
因此本地的大豆加工企業,高價收購大豆則面臨虧損,低價收購則面臨豆農惜售,導致開工不足,總之就是不好過。
而嘉谷糧油在東北的大豆加工廠,秉持著王昱業一貫的“吃干榨盡”的理念,誓要將渾身是寶的大豆利用得徹徹底底。
一粒大豆里有什么寶貝?
一粒大豆含有20%左右的油脂、40%左右的蛋白、30%左右的纖維,還有一些水分。大豆榨過油之后,剩下的就是豆粕。一般來說豆粕大多被加工成了飼料,而嘉谷在東北的大豆加工廠還能專門從豆粕里提取蛋白。
齊政套上鞋套,走過長長的走廊,透過玻璃窗看到了公司引進的“核心武器”——大豆蛋白擠壓膨化生產線,細白如奶粉的大豆蛋白,被加工成麥粒大小的蛋白顆粒。
“這樣的生產線全世界只有幾條,亞太地區目前就我們這一條。”負責人介紹道,顆粒蛋白是生產營養棒的主要原料,營養棒在發達國家頗受歡迎,在國內一些大城市也開始流行。
嘉谷糧油公司花費巨資引進的這條國際先進的生產線,把大豆蛋白進行功能性改造,生產蛋白顆粒,進而加工成營養棒等,依靠著黑省優質的非轉基因大豆,即使提高價格,也是供不應求。
實踐證明,堅持高品質、實行深加工,才是國產大豆產業的未來。
利用現代先進技術,對榨完油的大豆繼續進行深加工,提取大豆蛋白、多糖和膳食纖維,把一粒大豆“吃干榨盡”,不僅延長了產業鏈,也讓大豆的附加值成倍增長。
相比之下,我國目前的生豆芽、磨豆腐、榨油、做飼料等大豆加工產品品類,簡直LOW爆了。
齊政對王昱業的表現簡直不能再滿意了,投資大是真的,出成果也是真的。
先這樣穩扎穩打,穩定國產大豆的生存空間,等嘉谷實驗室的大豆育種取得突破后,就是國產大豆雄起的時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