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嘉谷乳業的牛奶指標標準,均優于歐盟的標準,這就是秘訣之一。”楊業對此自豪道。
對于乳企來說,奶源就是生命線。
牛以料為天。沒有安全的飼料,就很難保證牛奶的質量。
嘉谷牧場的苜蓿干草基本自己配套生產,玉米等精飼料也大部分由牧場自產,補充飼料也由嘉谷挑選出的長期合作戶采購供應……從產業鏈的源頭上保證飼料品質,從而保證牛群健康,提高牛奶質量。
有好種才有好牛,有好牛才有好奶。嘉谷牧場的奶牛進口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奶牛的平均年產奶量超過10噸,遠超國內5.5噸的平均水平。
為了讓奶牛生活在舒適的環境里,園區的糞污處理系統使用進口設備,采用回沖-除沙-干濕分離等工藝,加工生產沼氣和有機肥,實現了糞便的資源化利用。
同時,園區種植的紫花苜蓿,用來消納牛場產生的糞污,不但可為牧場提供優質飼草料,而且對改良當地鹽堿化土壤起到積極作用,形成良好的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模式。
雖然今年現代牧業也如同前世一樣開始了“萬頭牧場”的建設,但有嘉谷牧場專美在前,反而沒有像原時空那樣,引起太大的關注。
現在的乳業界,“輕上游奶源建設,重終端市場營銷”的發展模式已經到了畸形的程度,導致國內乳制品質量問題頻現。
去年的“大頭娃娃”奶粉事件,震驚全國。國家因此對整個食品行業啟動了安全工程,在全國范圍內嚴抓食品安全問題,國人也對食品安全表現出了空前的關注。
這一事件也在乳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為了在市場上獲取消費者信任,各乳企都不約而同地借助危機公關,向公眾承諾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各**企紛紛加大了對媒體行業的投入——不僅僅是為了營銷,也是為了獲得一定程度的新聞保護,保護企業形象。
齊政對此嗤之以鼻:“這簡直就是舍本逐末!”
停頓了一下,齊政向楊業問道:“老楊,你還記得我說的牧場擴張計劃嗎?”
楊業腳步一頓,“……五年內,再建設五個大型牧場?”他可是將齊政當初的規劃當作夢話的,因此記憶尤深。
“對,想不到你記得這么清楚啊!”
“……”
楊業試圖掙扎:“可是,老板,我們嘉谷現在沒錢投入了吧?”
這是實話。
今年嘉谷的多個大項目,無論是國產大豆扶持計劃,還是主糧攻略,前期都需要巨大的投資,再加上總部建設投入,可以說,嘉谷集團的資金鏈到了最緊張的時候。
對此,齊政轉過頭來,露出個神秘的微笑:“沒錢有的時候是個問題,但有的時候,還真的不是什么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