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乳業和嘉谷農牧鉚足了勁準備花大錢。
五個萬頭牧場,奶牛設計存欄數從五萬頭起步,總投資超過五十億元——即使有銀行的貸款和集團的分批投入,也將是嘉谷這幾年最大的投資支出。
這樣的大項目,自然不能一擁而上。
單單是選址,就值得嘉谷集團高層正兒八經地坐下來,討論確立一些基本原則。
“既然牧草要從美國運回來,那選址的交通位置就很重要了,最好是靠近水路,降低運輸成本……”
“按照嘉谷牧場的經驗,即使牧場配套建設有機肥生產廠,但牧場周邊最好還是要有配套的種植項目,以消化剩余的沼液等底料……”
“還是要看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在提供貸款的同時,牧場占地要盡可能大,荒地也無所謂,反正我們舍得投入改造,幾年就變成了沃地……”
有現成的嘉谷牧場作參照,擴建的萬頭牧場的選址標準,就在眾人的各抒己見下出爐。
齊政最后叮囑嘉谷農牧的李東亮:“老李,你要和老楊溝通好,按照做工業的標準化流程養殖奶牛,并且將養殖場和乳品加工廠盡可能連在一起。不同于歐美的牧場和乳制品廠布局早已固定,重置成本太高,國內的大型牧場才剛剛開始,這是我們獨有的機會……”
及至散會后,齊政喊住王昱業。
“我的王總,看你剛才有些心神不定的,是發生了什么狀況?”
王昱業沒有隱瞞,他揉揉額頭,將一份資料遞給齊政:“嘉谷糧油旗下的嘉谷大米和嘉谷食用油上市了,不過……上市后遇上了不小的麻煩。”
“哦?”齊政一挑眉毛:“是什么麻煩?”
……
嘉谷商貿公司在夏收后,憑借著訂單農業的形式,從江右省為中心的南方產糧區,收購了首批優質秈米。
在完善了水稻上游產業鏈的打造后,嘉谷糧油才在終端推出“嘉谷大米”品牌。
夏末,在南方秈米消費區的電視臺黃金廣告時段,嘉谷大米的廣告閃亮登場:“3600多個經審定的稻米品種,嘉谷只選一個;全國4.3億畝水稻,嘉谷只限定3個優質產區;國家標準特等大米不完善粒每萬顆不超多300顆,嘉谷出廠不允許超過10顆。從種子到大米,全程用心,美味放心。”
借助“仙茗大米”的銷售渠道,嘉谷糧油公司將嘉谷大米和嘉谷食用油,通過各大超市、賣場送上老百姓的餐桌。
王昱業所說的“麻煩”,就是出在終端銷售渠道上。
“如果按照家樂福給我們開出的合作條件,我們一年下來等于白忙活。這已經不是被盤剝的問題了,而是在‘獻血’。嘉谷糧油的產品進入家樂福,幾乎是穿著衣服進去,光著身子出來。”王昱業蹙額說道。
齊政也皺起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