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在第二年的春天,霍斌的藍莓種苗幾乎死亡了一大半。
“投資的錢就這樣打水漂了,是我們太小看藍莓種植技術了。”霍斌坦然說起曾經的失敗。因為虧損嚴重,投資伙伴也相繼散伙,公司也不復存在。
“鼓沒打到點上”,霍斌的第一炮不僅沒打響,還將家里提供的資本虧得一干二凈,成為甘禹縣有名的敗家子。
在那次慘痛的失敗經歷后,霍斌沒有放棄,他痛定思痛,不僅系統學習了藍莓種植知識,還四處拜訪專家,與農業大學、農科院園藝所等建立了合作關系。在科研技術的支撐下,霍朝勇逐漸掌握了藍莓種苗培育等核心技術。
但曾經的失敗歷歷在目,無論是家里人,還是朋友,這次都不再支持他,“家里有礦,做什么不好呢?為何偏偏要在地里死磕呢?”
“大概是因為父輩靠挖礦起家,總要有不爭氣的后輩要將從地里所得的還歸地里。”霍斌自嘲道。
沒有資金就難以發展。
當然,農業資金門檻低,規模可大可小。大老板可大搞——成百上千萬投資;小老板可小搞——幾萬到幾十萬投資;至于廣大農民,可散搞——幾萬元以下投資。
得不到家里的支持,霍斌也就比一般農民稍微好點,勉強能當個“小老板”。
就在他準備找朋友借幾十萬,再次殺入藍莓市場時,甘禹縣政府看中了藍莓產業,并引進了嘉谷的項目投資。
……
“所以,嘉谷的第一個水果基地,就是藍莓種植基地?”張宣淞一臉意外道。
齊政點頭。
潘華也是想不到。
畢竟藍莓這玩意,在如今的國內,實在是太小眾了。
他們做生鮮經營的,當然知道藍莓是什么。但走到大街上隨便問幾個人,估計沒一個知道藍莓具體長啥樣的。
霍斌看到張宣淞兩人的表情,連忙說道:“其實藍莓是個好東西,其果實內所特有的藍莓花青素等物質,具有提高視力、抗衰老和防癌等功效,被譽為‘21世紀功能性保健漿果’和‘水果中的皇后’,并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這些年風靡歐美及島國。由于藍莓具有獨特的營養保健功能,在國際市場上需求量極大,且售價昂貴,產品供不應求。”
張宣淞反駁道:“但那是在國外,藍莓在國內可沒有什么市場。”
霍斌搖頭:“不,恰恰相反,我認為藍莓在國內市場的一片空白,就是最大的機會。”
齊政暗自點頭。
國內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階段應該是開始于09年,在這一階段,工商企業和金融資本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投資大規模種植藍莓。
當其時,藍莓熱以野火燎原之勢爆發,全國27個省份都開啟了藍莓產業化種植之旅,其范圍相當廣泛,北起黑省、南至瓊海、西至藏省和疆省。種植模式是采用日光溫室、冷棚和陸地相結合,實現了從3月中旬到8月底向市場供應鮮果。
其中當然有泡沫的存在,但“藍色旋風”的背后,顯然是有巨大的價值體現,否則資本不會追逐藍莓的產業化。
霍斌不知道未來,但他對自己掌握的技術門檻自信十足:“在我看來,甘禹縣只要抓緊眼下的發展機遇,絕對會一躍成為國內的藍莓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