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政在新西蘭,除了滿眼優美的自然風光,見到最多的就是徜徉在草地上的牛群羊群了。
與國內的嘉谷牧場一對比,即使有靈陣的滋潤,齊政也不敢說嘉谷牧場的奶牛比新西蘭的奶牛生活得幸福。
大多數國家的奶牛都是圈養喂飼料的,新西蘭的奶牛則是終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天然大草場上,不用吃飼料,只吃優質的牧草。
加上沒有工業污染,牛羊們喝的是純凈的有嚴格標準的水,呼吸的是有天然氧吧之美譽的純凈空氣,吃的是優質無污染的牧草。
沒有抗生素、激素、致癌物殘留之虞,新西蘭是國際公認的沒有瘋牛病、沒有羊瘙癢癥、沒有口蹄疫的國家,造就了新西蘭國際公認的高質量乳制品。
同時也是牛奶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
就齊政所見,在新西蘭養奶牛,不必建牛舍,也沒有養牛小區,不需要建設水、電、排污、采暖等設施;草場實行私有化,牧場主自家擁有草場資源,不用投資租草場,也不用花錢買飼料,難怪牛奶的生產成本低。
齊政都不禁產生一種感覺,為什么不早點“走出來”呢?
“現在也不遲,或者說,永遠都不遲。”楊業對此表示道。
齊政想想,也笑了。
是啊,就算沒有嘉谷乳業,國內乳企遲早也要“走出來”的,而且是必須“走出來”。
隨著國內的城鎮化水平提升,人均收入增多,消費升級進程加快。一杯牛奶所承載的,不再是單純的蛋白質補充,更承載著人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
問題來了,我國目前的人均乳制品消費量還不到歐洲平均水平的一半。鑒于其人口規模,這提出了一個越來越緊迫的問題:國家要怎樣滿足國人的胃口?
13億人口的牛奶供應量啊,想想都讓齊政覺得頭皮發麻。國家領導人有句話說得對:“在中國,無論多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得很大。”
有一點可以肯定,單憑中國本身的資源,絕對滿足不了國內所需。
一方面,奶牛牧場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資源,制造一升牛奶大約需要消耗1020升的水——中國本就遭受水資源短缺之苦。
另一方面,畜牧業也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畜牧業約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4.5%,超過整個全球運輸部門的綜合。其中,和牛有關的排放量占到畜牧業整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因為反芻動物的消化和排泄過程會釋放出大量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一種強溫室氣體)——國內的大氣污染也已經夠嚴重了。
因此,最好也只能是“走出來”,在外國購買土地和水權,并在其他國家建立大型加工廠——這就是變相將增加的水、土地和氮污染的環境負擔轉移到其他國家,有句話怎么說來著,“死道友不死貧道”。
……
嘉谷乳業并購新西蘭的乳業公司的過程倒是沒起什么波瀾。
主要是因為并購標的公司——塔圖乳制品公司在新西蘭不是什么重要角色。
塔圖是120個奶農于80多年合作成立的公司,雖然在懷卡托地區占據著一定的地位,但在整個新西蘭來說,不值一提。
通過談判,憑借著自身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帶領塔圖走向更強大未來的企業實力,嘉谷乳業以5800萬新西蘭幣(約3億人民幣)的溢價正式收購新西蘭塔圖乳制品公司100%的股權。
此次成功收購塔圖,嘉谷乳業的全球化布局真正增加了一個強有力的支點。
但塔圖的原奶供應量僅占新西蘭原奶供應量的2%左右,想要獲取更多優質、穩定的新西蘭奶源,嘉谷乳業還是避不開新西蘭的龐然大物——恒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