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大多處于山區,強烈地震導致通訊供電中斷,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將橋梁震垮、公路阻斷,很多群眾安置點與外界的交通被斷絕。他們需要藥品,需要食品,需要飲用水……
國家提前集結在蓉城的專業救援隊攜帶專業救援設備,第一時間深入災區開展救災行動;所有鄰近川省的醫院都啟動了應急預案,動員一切力量支援災區。
各方人員也大力提供援助,藥品、食品、帳篷、礦泉水等各種救災物資,從四面八方向川省進發,源源不斷地向災區輸送。
社會各界都對災區人民發出最誠摯的祝福和鼓勵——
“同胞們,堅持住!堅持住就是新生!”
“地震,震不碎中華民族的團結之心!再大再多的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團結!”
“千里萬里,全國同胞永遠心連心!”
“愿你們擦干淚水,從此告別災難,在那塊山清水秀的土地上重建美好家園!”
我們無懼災難,只因多難興邦!
……
中國在大地震中的表現,震驚了整個世界。
全世界媒體紛紛用“史無前例”、“東方的奇跡”來贊揚中方對大地震的積極應對。
路透社報道稱:讓半個亞洲震動的文川地震,讓整個世界震驚。8.0級的特大地震,超低的傷亡率;中國通過一次艱難的抉擇,創造了一個無法復制的救災奇跡!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撼山易,撼中華民族難!面臨災難,中國展現出的果斷與頑強,珍視生命,贏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贊揚!
德國《世界報》認為:中方政府在危機形勢下反映迅速,效率巨大。中國能夠采取需要強大人力物力和功能完善的層級制度方可實現的措施。在災難未來臨之前,就采取有力的人員撤離轉移措施,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幾百萬人的轉移,何等卓越的組織能力!相比之下,我們的政府能有這樣的效率和魄力嗎?
西班牙《國家報》:難以置信!在災難未來臨之前,即強制轉移民眾,在強調個人權利、張揚個性的西方文化氛圍中,不僅不可思議,而且也無法實現;中國人這樣的力量,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俄新社:團結和愛國浪潮席卷中國!在這次地震中,中國人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他們是一個團結的民族,也是一個堅強的民族。
……
在奧運會到來之前,中國以在災害中的完美應對,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睿智的形象。
但我們沒有驕傲,而是滿懷信心地投入到災后重建的忙碌中。
而另一邊,深藏功與名的齊政,正在體會著辛苦后的“意外之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