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西北肅省和蒙省的交界處,同時也是騰歌里沙漠和巴丹基林沙漠的交界處,齊政佇立在這里。正好是太陽落山的時候,看著夕陽光下的沙漠,從來沒有想到沙丘可以那樣美,千姿百態。
沙漠的靜美和神秘當然很有吸引力,但齊政更喜歡將其變為良田萬頃、渠水歡歌、綠樹成蔭的“天府之地”。
貝加爾湖“地下河道”的另一端就延伸于此。
有人說,沙漠其實和湖泊、冰川、海洋一樣,都是自然之子,不應該把沙漠全部“治”了。
某種程度上,齊政也贊同這話,但騰歌里沙漠和巴丹基林沙漠不應在此行列。
只因兩者都具有大規模開發的潛力。
騰歌里沙漠總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為我國第四大沙漠。沙漠內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錯分布。尤其是南部,湖盆星羅棋布,黃河流經其地。因而淺層地下水較為豐富,而且水質良好,是堅持排灌的優質水源。
巴丹基林沙漠總面積4.92萬平方公里,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多達100多個。這里被認為是我國頻發的沙塵暴的沙源,總體的生態現狀還在進一步惡化。但有不少科學家堅持認為,巴丹基林地下藏有豐富的深層地下水,如果能夠知道它們的具體走向并加以合理利用,沙漠綠洲就不會消逝。
齊政也證實了這一點:“透視”地層,就算沒有他修建的“地下河道”,浩瀚的沙漠下,也隱藏著大量的深層地下水——雖然從濃度上來看,更多的應該是咸水。
但如今有了從貝加爾湖而來的淡水,就有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再加上當地光熱條件優越,一旦將沙地改良為沃土,物產富饒的大西北將不是夢想。
如果大規模開發治理好這片沙漠區,齊政估計,能為國家增加近億畝的耕地面積。
這樣想著,齊政眼眸明亮,“發動吧,四階碧波清華陣!”
千里之遙的貝加爾湖湖底,河道石壁在緩慢向外擠壓,但“地下河道口”被沖開,巨量的淡水資源沿著還在緩慢擴大的千里河道,洶涌而來。
“西北變天府,從今日始!”
……
結束“休假”回到嘉谷總部,齊政拉上管理層商討最新想法。
“你是說,我們應該進軍沙漠了?”王昱業瞅著逛了一圈沙漠回來就突發奇想要進軍沙漠的大老板,一臉無奈。
齊政淡定地點頭。
王昱業捂額:“你知道水資源是制約沙漠開發的關鍵因素吧?西北本就干旱缺水,沙漠更是惡劣,你怎么就想不開要去死磕沙漠呢?”
齊政微笑:“先別急著反對,看完這份資料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