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國家在沙漠治理上對嘉谷的支持已經超過了齊政的想象。
嘉谷管理層原本以為,自家的沙漠開發計劃能多得些貸款,最好國家能再提供些財政貼息和稅收優惠,就已經心滿意足了。畢竟,嘉谷治沙不僅僅是為了生態公益,還為了經濟效益。
但或許是嘉谷節水節能、保護與開發兼顧的治沙措施被國家看在眼里,再加上一酬“尋水”之功,扶持力度出人意料。
阿拉鄯盟對于嘉谷治理沙漠每公頃一次性補貼6000元,這包括了補植費、圍欄費以及30年的管護費等;國家銀行還根據嘉谷的治沙規模,為嘉谷提供不超過100億元的貼息貸款額度……
這已經是享受國企級待遇了,同樣還體現在責任上——嘉谷的沙漠治理開發也要經過中科院沙漠研究站的監督驗收。
對此,嘉谷毫無異議。畢竟,有了國家的扶持,嘉谷對沙漠治理開發的投入將遠低于預期。
沙漠大型水庫進入立項階段后,嘉谷的沙漠治理也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初步修復植被后,接下來就是耐心的維護了。
治沙利在長遠的耐心和耐力,由于環境惡劣、植被易為破壞,治沙的時間常以漫長的年月來計量。
栽種的植被尤其是樹苗,起碼要經過一個冬天才能確定是否真正落地生根;沙質土壤需要時間改善;灌溉設施也需要時間建設……
最初的那批治沙“開荒牛”,大部分離開了,也有部分留了下來,正式加入嘉谷治沙團隊,在新生的“綠洲”上安營扎寨,全身心撲在治沙的后續戰斗中。
第一代治沙團隊總是最辛苦的,他們在條件極其艱苦、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敢為人先,硬是將丘丘荒沙變成片片綠洲。
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栽植的樹苗吐出嫩芽,當播種的牧草煥發生機,當野生的動物不斷回歸……他們都看到了希望,進而堅定了治沙的信心。
事實上,在加入嘉谷治沙團隊的老一輩治沙人眼里,嘉谷的治沙進程已經順利得不可思議了——最起碼沒有出現過一場大風沙就把幾個月的勞動成果全部毀掉的狀況。
即使如此,老一輩治沙人也沒有絲毫懈怠,而是將豐富的治沙經驗傾囊相授。比如在沙漠里植樹,三分種,七分管,管護是重中之重。
以至于魏明都表示:“種樹團隊是最辛苦的了。那些樹看得費勁得很,夜里都要到沙上跑幾趟。樹長草肥,來搗亂的動物越來越多了。”
從老一輩時代的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到現在的打草方格;再到正在建設的細水滴灌系統和風力發電場,新一代治沙人在祖輩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著治沙方式。
嘉谷能做的,就是為堅守大漠的治沙團隊盡力創造較好的生活條件,不讓他們像老一輩治沙人那樣風餐露宿、忍饑挨餓。
沙漠營地里的空調、熱水器等設施逐漸完善,還在營地劃出空地,建成籃球場,讓大伙在沙漠里打籃球成為可能。
團隊里每人都安排有正常輪休,公司為他們提供交通便利,方便大家回家探親,平時公司后勤也積極為治沙團隊成員的家庭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嘉谷治沙團隊成員來來往往,但無論人怎么換,治沙精神卻代代傳承。
……
沙漠無大事,而在太平洋對面的國度,一件又一件大事接踵而至。
奧運會過后,美國金融界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往日的華爾街精英們都如履薄冰——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了。
此時,美國房價已從部分下跌蔓延至全國性下跌,房地美、房利美的虧損已是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