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在田華礦業徹底分好家后,田父邀請齊政前往菲律賓。
分拆后的田華礦業,主營金屬開采業務,在國內開采礦種包括鋅礦、鉛、銅、錫,礦石核定儲量約5000萬噸,有效開采期限為15年。
但田華礦業在國內的金屬礦多是中小礦。
對于礦業公司而言,資源永遠為王。礦產資源是礦業公司最重要的資源性資產,掌控了足夠礦產資源,礦業公司進可攻退可守,這才是國際礦業公司永保不敗金身的王道。
國內一時沒有太多輾轉騰挪的空間,田父也只能將目光投向海外。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大國崛起,在這個過程中,資源供給無法滿足需求的現狀已經變得無法回避。由于國內需求缺口較大,對國際原材料市場的依賴程度高,中國的資源安全供應形勢異常嚴峻。
自2004年下半年以來,由國內企業參與的資源企業開購接連不斷,我國成為國際并購市場最令人矚目的買家。
尤其在如今全球金融危機的當口,有龐大外匯儲備支撐,國人買資源確實已經到了不顧一切的程度,甚至達到了“人傻、錢多、速來”的境界。
這些并購的主要領域為自然資源,收購金額占到所有領域的97%;資金流向也非常集中,在澳大利亞的收購金額占到總金額的90%。
田父也走出國門買資源,但他并不一昧跟風。
在飛機上,田父對齊政推心置腹,儼然一副培養接班人的既視感:“在菲律賓的投資出事后,不少老友向我建議道,趕緊離開菲律賓吧,即使有再好的優惠條件,即使有再好的資源,都別去那樣的國家買礦了。因為政局不穩,規則無定,說出事就出事,風險太大。”
“但在我看來,在菲律賓投資,比一窩蜂地涌入澳大利亞成功的幾率高得多,想也知道,人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你把資源全部納入囊中,必然會激起超乎預料的反對聲浪。聽說你們嘉谷在澳大利亞有成功的并購,應該有所體會吧?”
齊政點點頭,國內企業走向世界的道路絕非坦途,嘉谷在澳大利亞并購的糖業公司,不涉及礦產資源,也是歷經波折。那些資源公司尤其是國企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
何況即使是謹慎的田父,也免不了吃了一個大虧,再次提醒了齊政,“在外的孩子都不容易”:國際化及走出去肯定是趨勢與訴求,但海外資源并購面臨審批、評估、融資、財務、整合不利等等諸多風險,必須慎之又慎。稍有疏忽,都可能“仰天大笑出門去,垂頭喪氣哭回來”。
“伯父在菲律賓投資的礦產是在棉蘭老島吧?”齊政問道。
田父點頭:“對,不過我們先到馬尼拉,我帶你去見見在菲國的合作方。”
……
菲律賓,這個曾被美國視為新興國家“樣板”的國家,至少在首都馬尼拉,金融區里高樓林立,一派欣欣向榮,看上去絕對和發達國家的金融區沒有區別。
但在馬尼拉華麗的外表之下,是一個個令人心酸的貧民區。
從齊政和田父兩人落腳的酒店遠眺,可以看到,近處的高樓和遠處的貧民窟形成鮮明的對比。
田父已經見怪不怪了。
“這個國家,紙醉金迷的背后是幾千萬人口在貧困線以下的掙扎,光馬尼拉就有400多萬人居住在貧民窟。”
“你別看住在貧民窟里很慘,這還算好的,不少人連個棚子都沒有,只能住在水泥管里,鋪上一些墊子破布,就算有一個睡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