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為了媳婦一擲千金,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只能說,李東亮這廝運氣賊好,平白“撿了”一個漁場來練手。
也難怪,無論是奶牛牧場,還是養豬場,前兩年瘋狂投資的嘉谷農牧,在今年算是徹底進入了收獲的季節,可不是有精力折騰了嗎?
“相比于豬肉而言,牛肉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低,組成更接近人體需要,容易消化吸收,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也是因為價格較高,消費市場還沒有徹底釋放,但隨著消費升級,我估計,這是一個萬億的市場!”李東亮說回了正題,“而牛肉貴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供應實在是少。”
可不是嗎?
母牛十月懷胎,一胎一般只生一頭。相比之下,一只母豬懷孕只需4個月,一窩能生十幾二十頭小仔豬;而母雞更是不停的下蛋、下蛋、下蛋——這就是“落后生產力”和“先進生產力”的區別。
如果從生長時間來看,差距更是大得讓人絕望。
一頭牛,從受精開始到最后得以屠宰需要38個月。相比之下,同樣階段的商品豬只要10個月左右,比牛足足快了將近2年半!
“這可不比你們種土豆啊,挖個坑種下去,不用半年就收獲了。我們搞養殖的,沒有一兩年的布局,根本別想有回報……”李東亮“訴苦”道。
謝開濟面無表情:“呵呵,也不看看集團在你們身上砸進去了多少資金?”
“咳咳……”李東亮一時語塞。
一個集團,資源總是有限的。給了這個,那個得到的就少了。嘉谷農牧這兩年的瘋狂投資,其他子公司的負責人不是不眼紅,但集團戰略規劃如此,上頭的齊政和王昱業又有足夠的威望,所以其他人最多也就酸兩句,倒是沒有什么矛盾。
但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就說不過去了。
見勢不妙,李東亮強行轉移話題:“反正吧,有這么大的牧草基地,有這么大市場,正是進軍牛肉市場的最佳時機。”
目前市場上牛肉供應主要由國內、進口兩部分組成。
當然,國界形成天然阻斷,導致牛肉市場其實是割裂的市場,進口牛肉完全無法滿足國內市場。目前的牛肉消費主要還是由國內產量滿足——還是那句話,沒有其他國家能夠“養活”中國人。
目前我國肉牛存欄量穩定在6000萬頭左右,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牛肉主產國的產量總和也不夠我國供給。
“想吃肉,或者說想吃好肉,終究還是得靠我們自己。”
秉持著齊政一貫以來灌輸的觀點,嘉谷上下對“與國家共贏”有了共識:龐大的國內消費缺口對嘉谷而言就意味著巨大的機會,嘉谷努力為國填補缺口,進而獲得超常的社會地位和盈利。
謝開濟聞言,目光一閃:“我們集團的肉牛品種繁育成群了?”
李東亮一拍掌,哈哈大笑道:“你猜出來了?是的,我們的‘三秦牛’,終于可以‘出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