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愛你的人有多少,恨你的人也有多少。
嘉谷農牧逼格高得不行的養豬場,固然得到了不少好評,但同時也招來了很多的批評聲。
有專家指出:“我們的現代化養豬,應該是為了保障人們的肉食需求。禽畜養殖技術的發展目標,是把人不能吃或者說不能很好吸收的飼料蛋白,高效轉化為容易吸收的食物蛋白。因此,研制配方更合理的飼料,培育飼料轉化速度更快、轉化效率更高的品種等,才是正確的做法。”
“像嘉谷這樣,專門搞這些花里胡哨的,簡直是華而不實!這樣搞養豬場有多少實際意義呢?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養豬場,需要巨大的投資,也無形助推了豬肉的高價,與民眾要求廉價易得的肉食相悖……”
類似的批評聲一出,引來了支持者的反駁:“我寧愿貴一點,也要選擇好吃的。”
應該說,相當一部分養殖戶很難理解這樣的看法,養豬嘛,就是讓豬吃多點,養肥點,能得到更多的肉才是真理。至于好吃不好吃……有肉吃就行了,還嗶嗶個毛線啊?
時髦點的說法,就是這些人看不到“消費升級”的趨勢。
對此,真正的業內行家譬如養豬龍頭企業溫氏股份腹誹道:MMP,嘉谷農牧這樣如果是叫華而不實,那被其追得喘不過氣來的溫氏又叫什么?
當然,也有人陰謀論地認為,這是嘉谷的精心策劃一次營銷,目的就是為了賣豬肉。
嘉谷農牧的李東亮……
這鍋我們不背。要說推波助瀾嘛,我承認;但精心策劃?呵呵,嘉谷豬肉本來就供不應求好嗎?誰愿意費這個勁啊?
真正將養豬推上風口浪尖的,是網益的丁三石站出來力挺嘉谷的一番話:“毫無疑問,嘉谷農牧這樣的養豬模式,才是真正的未來!這就是網益養豬的想要的樣子!”
吃瓜群眾……臥槽,論養豬賣肉,你丁三石是認真的呀?
……
丁大佬很無奈,論養豬,他絕對是認真的。
但自從他宣布養豬以來,從華爾街分析師到中外媒體記者,從國家部委到地方政府部門,都開始關注他丁某人“養豬”一事。
這不是突發奇想。
作為一名熱愛美食的資深驢友,他丁某人對食品衛生有強烈“潔癖”。去年,他在重慶吃火鍋,服務員端上一盤豬血,嘩的一下倒進鍋里,但他覺得豬血顏色不對,堅持讓店家換了鍋底。
也正是這一“歷史性時刻”,讓他有感而發,在國內,怎樣才能吃上放心豬肉呢?
千有萬有不如自己有。一向低調的丁三石,決定自己來養豬,讓全國人民能吃上放心豬肉!
今年2月,他首次披露這個計劃,就引起了轟動。畢竟,互聯網和養豬,八竿子搭不上的兩個領域,這跨界也太夸張了吧!
各界投來了不同的眼光和疑問,甚至有人懷疑他丁某人開始“不務正業”。
但丁三石不為所動。
他開始盡可能多地搜集文獻資料,了解前沿養豬現狀,拜訪行業專家,并將目光投向了走遍世界上養豬業最發達的國家地區。
3月,他就開始出國考察,第一站就是島國鹿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