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些地區出現了3塊多的生豬出欄價格,引發行業震驚,這個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直接炸毀了全國養殖戶最后的心里防線!
這個價格,還不到去年的一半!
“豬周期”波動真的像大風浪一樣,在風浪中,小船容易被掀翻,大船則更穩。
而作為“大船”的嘉谷農牧、溫氏股份等,逆勢擴張的熱情高漲,步伐不減,引發了業內爭論浪潮。
市場人士對生豬企業的擴張發出了批評:“隨著資本的大量涌入,產能的大量擴張,如果整個產能釋放得比較厲害的話,那么豬價可能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處在虧損期,相當于拉長了價格下跌周期……”
分析人士也表示:“生豬養殖企業的這種逆市擴張存在一定風險,一來豬肉價格很難預測,對于豬肉價格是否即將進入反彈周期,不好下結論。尤其是嘉谷農牧這種對資金要求更高的重資產擴張模式,生豬養殖投入期過長,很有可能引發資金鏈緊張乃至斷裂……”
養豬最重要的是成本控制力,而嘉谷農牧的養豬成本不為外界所知。相對于溫氏股份較低的擴張成本,嘉谷農牧簡直是被一致看衰——如果嘉谷農牧是上市企業,股價一準來個暴跌。
而對于諸多個體養殖戶來說,他們才不關心什么勞什子的養豬龍頭擴張,光是面臨著的賣價上不去、成本在增加、可豬又不得不喂的窘境,就已經讓他們頭痛欲裂了。
……
華北冀省西部的坪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
坪山縣境內旱坡次地多達30萬余畝,這些旱地十分瘠薄,農民常年靠天吃飯,種植效益極其低下,每年只能種紅薯,畝純收入不足500元。
為了增加收入,以及消化不好賣的紅薯,坪山縣農民家家戶戶都養了豬。
誰能想到,今年豬價大跌,生產過剩,生豬只能在縣內流通,僅靠本地區消費支撐,導致生豬大面積壓欄——別說增加收入了,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坪山縣的生豬積壓越來越嚴重,價格持續無底線走低,用養殖戶李海元的話來說,毛豬價格已經比不上雞蛋價了。
誰能想得到,辛苦大半年養的豬竟然沒有雞蛋貴?
李海元不停歇地和豬販子聯系了一個月,依然出不了欄。面對家人殷切的目光,他無奈地搖頭:“周圍像我這樣的小散戶比比皆是,養到300多斤、400多斤天天盼望著出欄……”
而且說實話,按照現在的最低收購價,他們每賣出一頭豬,都要虧損三四百元左右;有養了幾十上百頭豬的,一家就要虧損數萬元,簡直是損失慘重。
李海元們含淚觀望著一路跳水的生豬價格,還賣不出去,做夢都想像往年一樣,吃著瓜子嘮著嗑輕輕松松把豬賣個好價錢!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他們還趕上了當地對養豬場的整頓。
原來,坪山縣作為省會的西部生態屏障,境內的水庫是省會飲用水源地,而大肆養豬對環境的污染已經開始顯現,省里要求整頓養豬場。
消息傳來,李海元簡直欲哭無淚。
雖然他也模糊意識到了縣里養豬對環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