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瞬即他反應過來了。
要說嘉谷曾栽培出些許吸收鎘特性極強的苧麻植株,他倒是不懷疑,畢竟,萬千世界,植物繁多,無奇不有。
但正如他前面所說,植物的特性表現是具有地域性的,換一個地方性狀可能完全不一致,某些實驗室樣本更不具備代表性。
現在看來,劉旭抑或說嘉谷,也不知道是太過自信,還是太過天真,還真的以為自己掌握了“真”技術。
這種事其實不難理解,國內有的是研究機構,宣稱研發出了世界領先的技術。可若是深究的話,許多技術都是停留在實驗室里的,或者說,是停留在大幅報導的報紙上。
結束了成果報告,評職稱評先進用過以后,許多“世界領先”的技術就再沒有人會提到了。
一般的操作是先讓“先進技術”亮瞎人眼,再心照不宣地將它悄悄埋起來;而像嘉谷這樣迷之自信的,簡直是求打臉。
劉旭不知道宋科長按照國內的常態,已經腦補出了“真相”。
隨著苧麻栽植成功并逐漸長大長高,團隊開始追蹤土壤鎘濃度的變化。
不到一個月,在“金苧1號”根部附近,測得鎘含量直降了5%!
收到結果反饋的宋同斌一臉淡然,甚至有點想笑。
他的第一個念頭是——嘉谷數據造假。
如果按照這個重金屬吸附效率,豈不是說不用兩年,這塊重金屬重度污染的地塊就能恢復正常了?
如果真有這么容易,為何重金屬污染的治理被稱為世界性難題?
這個數據也太假了,假到他都懶得吐槽了。
宋同斌覺得是時候提醒一下嘉谷了,吹牛可以,但不能出上天不是?
于是宋同斌也帶著礦區的檢測小組,淡笑著對劉旭說道:“你們的數據反饋太驚人了,我們過來見證一下……”
劉旭對此表示理解,并熱情地讓他們隨便檢測。
眼瞅著不以為意的劉旭,宋同斌再次陷入了困惑:他是心理素質強呢?還是……認真的?
等到自家的檢測數據出來后,宋同斌定睛一看,一直保持著的淡定神色,瞬間土崩瓦解。
“……你們的苧麻……真的這么神奇?”
劉旭一臉茫然:“不是早說了嗎?這已經是繁殖的第三代‘金苧1號’了,依然保持著很強的鎘富集特性,足以證實其穩定的遺傳特性了……”
宋同斌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丫的,幸好沒有把心里話說出來,被亮瞎眼,好歹被打腫臉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