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礦業大佬回頭怒視來人,誰敢虎口奪食?
而在來人自我介紹后,大家的怒火一滯。
來人是湘省環境保護廳領導,岳建平。當然,這個身份不至于讓一眾國企礦業大佬退避,但他帶來的國家級項目,卻讓大家暫時沒法爭了。
一時間,諸位礦業大佬紛紛給齊政留下聯系方式,約好后續再談,就把空間留給齊政和岳建平兩人了。
齊政也很意外岳建平的上門,不過,這對于嘉谷來說,也算是一個擴張契機。
兩人找了個安靜的地方,聊起了岳建平帶來的合作項目。
岳建平首先問道:“齊總,我注意到,嘉谷在長江以南的農業版圖幾乎遍布各省,卻偏偏在湘省沒有多少存在感,能問一下原因嗎?”
齊政聳聳肩,直言不諱道:“正如你所想,重金屬污染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果然,岳建平無奈苦笑。
湘省是“有色金屬之鄉”,世界已發現的160多種礦藏中,湘省就有140多種,其中鎢、銻、鉍、鋅、鉛、錫等儲量均在全國前列。
但相對應的,湘省重金屬污染歷史之長、地域之廣、欠賬之多、治理難度之大……也是全國首屈一指的。
齊政一點也沒有敷衍他,嘉谷的種植基地避開湘省,甚至水稻收購都很少選擇湘省,這就是最大的原因。
否則,想想嘉谷在長江以南推廣的“嘉秈1號”優質水稻品種,它的強勁吸收營養能力,一旦和湘省嚴重的重金屬污染結合起來,那畫面,簡直不要太美。
而湘省頻發的多起重金屬污染事件,也證明了嘉谷的選擇沒有錯——這次意外發生的“鎘大米事件”就已經讓嘉谷頭痛了,以嘉谷的嚴格標準,湘省出產的大米有多少是符合標準的,真的很難說。
齊政這么直白,岳建平既無奈,又有些高興順利進入話題:“齊總說得有道理,事實上,這種情況也引起了國家和省里的高度關注,我也正是為此而來的。”
“今年,針對湘江流域的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成立了以國家發改委為組長單位,環境保護部、湘省政府為副組長單位的《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編制領導小組,正式將湘江流域治理提升到國家層面統籌謀劃……”
“這可以說是全國重金屬污染治理的試點,不但能為流域內4000萬居民帶來福音,還將為國家重金屬污染治理積累經驗。”
齊政輕輕點頭,沒有表態。
岳建平覷了齊政一眼,見他若有所思,輕咳一聲,繼續說道:“我們省這次的決心不可謂不堅決。但在計劃中,技術層面的問題卻又是模糊的,到底有哪些技術可供選擇,有無經過科學證明,暫時還無人回答這些問題……”
“所以,治理項目要先行先試,我們希望嘉谷能加入進來……”
齊政想了想,反問道:“你們是怎么想到嘉谷的?”
岳建平笑笑:“嘉谷神乎其神的植物修復技術,這段時間可是在業界內傳得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