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居然是一則廣告?
隨著《舌尖上的大米》的熱播,其影響力正從熒屏走向現實,里面作為主角的幾種大米一夜爆紅。
無論是國糧集團,還是益海嘉里,亦或是其他大米企業,都看傻眼了,宣傳還能這么玩?
但嘉谷糧油告訴他們,這只是開始。
緊隨著《舌尖上的大米》被越來越多的衛視免費引進播放,另一組廣告也頻頻出現在各個電視頻道。
畫面上首先出現的是《舌尖上的大米》里出現的稻田播種、豐收等田園風光,然后,整個畫面切換到大米加工、稻米油生產這樣的生產環節,直至最后呈現的是一幅嘉谷糧油大米產品全家福——嘉谷·仙茗大米、嘉谷·黃金葵、嘉谷·絲苗米、嘉谷·稻花香和嘉谷·嘉秈大米……它們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告訴觀眾這都是旗下產品。
與此同時,幾款換了全新包裝的大米大規模鋪貨。
不同于包裝粗放扎眼的其他大米品牌,嘉谷大米從小包裝到大袋的袋裝米,從低端到高端,應有盡有,對應著不同的細分市場。
但無一例外的是,包裝設計都頗為精美,將古樸自然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
本來就被《舌尖上的大米》撩得心癢癢的消費者,徹底被點燃了購買的**。
網上更是陷入了對“舌尖”和“眼前”的追捧。
網友“打工仔”表示:“真的很感謝嘉谷公司!雖然他們本意是為了宣傳,但看得出來,他們其實是抱著最真誠的態度,展現了大米背后的人生百態,帶給了我們情感上的共鳴。
紀錄片里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對空巢老人最開心的時刻,是兒孫從外地回來為他們制作可口的年糕。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年糕嘮家常,其樂融融。然而,短暫的團聚之后,兒孫們各自開車離去,家里又剩下這對老人。
當看到這段內容時,撥動了那根叫‘鄉愁’的心弦,剎那間,我熱淚盈眶。我也遠在千里,留守的父母現在還好嗎?”
網友“故鄉的大米”如是道:“我從農村出來,《舌尖》帶給我的,是滿滿的童年記憶。
當種子落入泥土,到莊稼成熟,再到去殼碾碎,在鏡頭里,大米真的不止是一盤吃的食物。而是一粒種子的辛苦、一株水稻成熟的謙卑、一個農人收獲的欣喜、一個小孩滿足的微笑……大概正是這樣的共鳴,我吃到嘉谷大米,就像回到了故鄉,回到了童年。”
也有網友表示:“這是一個足以載入MBA教案的廣告宣傳,也是一個難以復制的案例。嘉谷似乎沒有在紀錄片中做任何宣傳,但又宣傳到了一切。而我只想說,如果是像這樣的宣傳廣告,我希望來多點……”
更有網友表示:“聽說《舌尖上的大米》是免費播放的?就憑帶給我們滿滿的感動,愛了愛了,以后我家的大米就被嘉谷承包了……”
出乎意料地,知道了這是一則廣告之后,人們對其追捧程度不減反增。
本來,無論從選題還是從播出時間來看,《舌尖上的大米》都只能算是熒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紅熒屏,是因為帶給觀眾超越美食的思考。
看這部充滿溫情的紀錄片,有人想起了小時候“媽媽的味道”,有人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還有人升華到了“生存哲學”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