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量大,質更高!已有的12個人參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嘉谷占據了8個。而且,嘉谷的人參種植基地內,超過90%的人參參齡在四年以上,十年以上的林下參超過了三成。
人參種植畢竟不同于糧食種植,可以春種秋收,達到藥典標準的人參生長周期最少要四年,優質園參則需要五到八年,而林下參則至少需要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之后才更加稀缺,且價格昂貴。
論聲望,“長白山參王”拍賣會共舉行了六屆,嘉谷無一例外占據了六屆的“參王”頭銜,每一年都有至少一株百年野生人參登上拍賣會。嘉谷防護最嚴格的那個人參種植園內,究竟還有多少野生人參,已經成為了東北人民津津樂道的一個謎。
論技術,嘉谷農資針對人參種植業開發的生物菌肥、中微量元素肥,深受參農的青睞。
要想種出高品質好人參,土壤改良和病蟲害的防治很關鍵。由林地到農田,參農除了技術瓶頸之外,改良酸化土壤也是一個大工程。
而嘉谷的生物菌肥、中微量元素肥,就是人參土壤系統改良的必備利器;而且嘉谷還有成熟的技術服務團隊和系統的人參植保解決方案,能全方位助力人參高品質種植。
在東北人參主產區,有這么一句話,“只要是用嘉谷的人參植保服務,除非特殊年景,人參基本不怎么得病。”
最關鍵是,嘉谷在人參延遲采收的新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人參是年份越久越值錢,但無論是在地里還是在藥柜里,人參都不易保存,一旦出現了天災蟲害這樣的情況,損失將更加大。
但嘉谷能最大程度上提高人參的自身抗性,使其在地里“老而不死”,這點從嘉谷人參基地里一水的“高齡參”就可見一斑。
作為國內最大的人參加工企業,紫星藥業對于嘉谷在行業內的影響力最是感同身受。
“這幾年,哪怕嘉谷有意延長人參的生長年限,控制投放市場的人參供應量,但普通人參價格依然是不溫不火。但今年很顯然到了一個臨界點。”
“人參從種植到起貨大約需要5到7年,而這恰恰會形成一個周期。幾年前人參價格的暴跌,參農種植熱情下降,造成的后果就是今年人參供應量減少。再加上‘藥食同源’政策放開,收購人參的企業增多,開始有了供小于求的趨勢,人參價格開始快速上漲。”
郭春發微微蹙額道:“我最擔心的是,很多人看到了商機,種植熱情空前高漲,抱著以規模致勝的想法,瘋狂擴種,甚至一些原本從事房地產、礦山經營的人也有意進入這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這種情形很容易造成供過于求的局面,影響人參行業的健康發展。”
齊政點頭贊同。多么熟悉的場景啊,毫無疑問,如果沒有規范管理,這種情況幾乎是必然發生的——國內農業發展的通病,一擁而上,一擁而散。
郭春發緩緩說道:“所以,無論是紫星藥業,還是吉省政府方面,都希望嘉谷能牽頭成立一個真正有約束力的人參行業協會。嘉谷,是時候成為真正的‘參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