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這有嘉谷的責任。正是因為有嘉谷的示范效應,使得國內奶牛養殖規模化從一開始就走向過猶不及的解決之路。”楊業嘆息道。
嘉谷作為國內“萬頭牧場”的首創者和最大實踐者,在這一波對“萬頭牧場”造成嚴重污染的聲討中,也不幸中槍。
對此,嘉谷農牧的李東亮冷笑:“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我們也早就表態,萬頭牧場建設不能一哄而起,既要有規模化和集約化的運營,還要做到‘以牛為本’,任務艱巨又事無巨細。”
“他們倒是學到了多養牛,但在防污、環境治理方面就拉稀了。先拍腦袋后拍屁股建的萬頭牧場,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還能怪我們嗎?”
當初嘉谷潑冷水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萬頭牧場都給出了“奶牛養殖-牛糞發電-沼液還田-飼草種植”的綠色循環養殖模式;但事實證明,當牧場的規模由百頭、十倍甚至百倍的擴張時,排泄物污染就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而大部分乳企對此束手無策。
猛牛乳業的黃曲霉毒素污染,就是萬頭牧場管理不善,因為牧場飼料潮濕發生霉變而造成的——不是所有乳企都是背后都有嘉谷集團的支持。
楊業目光閃動:“因為,背后有各方勢力在推波助瀾!”
眾人聞言都將目光集中到楊業身上。
楊業緩緩道:“涉事的乳企希望轉移注意力,還有什么比嘉谷乳業被潑污水更加吸引眼光?而另一邊,外資乳企是真的想打破嘉谷乳業的不敗金身!”
“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方面從未停止在國內市場大舉圈地的步伐,去年我國奶粉進口總量創歷史新高,洋品牌蠶食中國奶粉市場趨勢不斷加劇。今年,以美贊臣、惠氏、雀巢等企業的部分產品為首,有意吹響漲價的號角。”
“目前,洋品牌就占有了國內50%的奶粉市場份額,它們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堪稱牽一發而動全身。在乳業安全問題頻出后,很多消費者寧可忍受高價洋奶粉的盤剝,也不愿意選擇國產奶粉。”
“但嘉谷奶粉除外。我們獨占國內30%的奶粉市場份額,堪稱擎天之柱。有嘉谷奶粉在,洋奶粉就無法掌握市場定價權;我們不漲價,它們也不敢說漲就漲。”
嘉谷高層都會心一笑。
現在國內的乳業格局,堪稱“一超多強”。
用數據說話:今年上半年,伊力的主營業務收入近120億元;而猛牛則堪堪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光明方面的半年收入為40億。
但嘉谷乳業上半年的營收數據為250億元,幾乎相當于后三強加起來的營收總和。
作為中國乳制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嘉谷乳業連年逆勢增長,今年躍升至全球乳業八強,創下了中國乃至亞洲乳企迄今為止的最高排名。
這樣的風頭,也不怪嘉谷乳業成為眾矢之的。
齊政摩挲著下巴:“三年了,國內乳企有的強勁復蘇,有的墮落,有的消亡;但嘉谷依然在!而且,相比于三年前,我們無疑是更強大了!”
隨后他看向楊業,嘿嘿一笑,“老楊,嘉谷乳業還是太低調了。國內乳業如今正在經歷痛苦的調整期,作為大哥,是時候展現大哥的底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