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我國兒童青少年的鈣攝入量只達到建議量的20%至30%,這與我國青少年膳食中缺少牛奶類食品有直接關系。作為一家民族乳品企業,我們希望實踐‘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美好愿望。”
然后有記者舉手,尖銳地提問道:“楊總,據我所知,具有學生奶生產資質的定點乳企在學生奶項目上幾乎鮮有盈利,導致有一半以上乳企停止供應或暫停供應學生奶。嘉谷乳業反其道而行,不怕吃力不討好嗎?”
這夠直接的。
作為資深乳業人士,楊業當然知道,即便是伊力、猛牛這些已經形成規模效應的國內乳業巨頭,其學生奶業務也基本上是不賺錢的。
國家無錢補貼奶計劃,而僅僅只是以一種行政指令的方式,規定企業必須堅持保本微利原則,要求價格比同樣品質牛奶市場價低30%左右,而且企業不得隨意更改供奶價格。
虧本的買賣沒人做。在學生奶“剛夠保本,沒有利潤”這樣的情況下,作為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之一的國內乳企,退縮是最正常不過的情況。
但是,楊業也坦然道:“對嘉谷乳業而言,賺不賺錢并不重要,關鍵是培養孩子喝奶的習慣,他們中的一部分將是我們未來忠實的消費者。”
頓了頓,楊業解釋道:“從直接意義上說,我們是通過學生奶促進商業奶擴張,最終通過奶業發展帶來的乘數效應,拉動消費、投資、就業,增加產出,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楊業還當場給記者們算了一筆賬:當前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人數約為1.5億,按每個孩子每天在校飲用一盒200毫升學生飲用奶計算,每天可消費3.58萬噸生鮮牛奶,按每年200天在校日計算,全年牛奶消費量可超過700萬噸。按去年我國牛奶產量計算,僅學生奶一項即可占我國全年牛奶消費總產量的20%以上。
“要知道,國家對于學生奶的產品質量要求高于普通同類產品,學生奶的發展將帶動奶源基地的升級和奶業競爭力的提升。從長遠看,不僅廣大中小學生是學生飲用奶計劃的主要受益者,同樣受益的還有中國奶業、農業以及整個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楊業的直言不諱,反而得到了記者們的好感,接下來的問題相對溫和了:“嘉谷乳業準備投入多大的力度?”
楊業溫和道:“現階段,我們將圍繞嘉谷在全國的二十個優質牧場,率先在一些經濟條件落后的中小城市和鄉鎮村推行,消弭我國乳品消費的城鄉鴻溝。”
“當然,雖然學生飲用奶價格極低,但對于部分貧困家庭的學生而言,哪怕是每天幾毛錢,可能也是筆不小的開支。為此,嘉谷乳業成立‘中國牛奶愛心基金’,將每年15%的利潤投入到基金中,為貧困學生補貼或免費提供學生奶……”
臺下記者倒吸一口氣——按照去年嘉谷乳業公布的利潤來看,嘉谷乳業每年投入的“補貼”金額,起碼在三億以上,不可謂不慷慨。
對此,楊業眨眨眼,皮了一下:“我們集團的齊大老板說了,感謝國家和國民對嘉谷乳業的支持,嘉谷乳業的廣告費都省了不少,錢也沒少賺;適當回饋社會也是應該的……”
聞言,臺下記者們哄笑著鼓掌。
……
消化了嘉谷乳業的“驚人之舉”后,杜登嘆了口氣:“這是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
他理解并欽佩于嘉谷乳業的選擇。要知道,在歐美、日韓等國外學生奶市場,能參與到學生奶的生產當中來,對生產企業而言也是一種社會榮譽的直接體現。
保羅也嘆了一口氣:“是啊,但它不屬于我們。”
兩人相視無言。
欽佩歸欽佩,但是,心還是好痛!
那可是他們求而不得的“圣品牛奶”啊,在中國卻被輕飄飄地用來做“慈善”,太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