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東南亞經濟體來說,包括人口因素在內的各種有利條件交匯在一起,強勁的啤酒消費增長前景吸引著各大啤酒巨頭的垂涎,百威英博也不例外。
但現在的重點不是東南亞市場,而是在東南亞市場上展示了超強競爭力的清源啤酒。
70歲高齡的雷曼眼睛瞇了瞇,腦里閃過清源啤酒的資料。
04年,當英博啤酒集團的前身——英特布魯收購了美洲飲料公司,奠定南美霸主地位的時候,清源啤酒不過是剛起步;
08年,當美國百威啤酒的母公司安海斯被他收歸麾下,合并而成的百威英博公司成為世界第一大啤酒企業的時候,清源啤酒開始嶄露頭角;
又不過兩年,百威英博未完成整合,清源啤酒卻已經完成了在中國市場的進階,開始了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
“我們在中國的市場開拓情況如何?”雷曼首先問道。
“進展不暢。”布里托頓了頓,補充道:“我們在中國主打的高端和超高端市場,都遭到了清源啤酒的強勢阻擊。”
“‘冰源’系列產品,我們能不能復制?”雷曼又問道。
以雷曼犀利的眼光,自然不難看出,“冰源”系列啤酒,才是對百威英博最大的威脅。
這款產品競爭力太強了,自帶“冰鎮”效果而又廉價,想想,這在不少缺電缺冰箱的低端市場,是怎樣的一個“大殺器”?
百威英博是更看重高端市場沒錯,但不意味著可以看著低端市場全面失守。
但布里托搖搖頭:“按照目前我們掌握的資料,很難!因為清源啤酒掌握了最關鍵的啤酒花原料。”
雷曼抬頭,輕聲道:“既然這樣……將清源啤酒買下來,有沒有把握?”
布里托沒有任何意外之色。
在啤酒界,百威英博可以說是“曹操”,這并不僅僅指其“奸詐”,更多的是指其成就霸業的魄力和雄心。
有個說法是,啤酒工業的發源地在歐洲,最好的啤酒在歐洲,人均啤酒消費量最大的是歐洲,但是,最大的啤酒企業卻不是歐洲的。
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是,歐洲人會釀酒,會創新產品,會在營銷上完美契合消費者痛點,但是,在資本運作層面,不如在商場久經征戰的、商業風格略帶狂野的美國人或者巴西人。
——百威英博最大的股東雷曼是巴西人沒錯,但它真正登上世界大舞臺還是因為其收購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美國百威啤酒,將行業資本證券化后,才被華爾街的財團們接納為行業的巨頭,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百威英博最讓競爭對手膽寒的,是一套嫻熟的“貪吃蛇”戰略——動用杠桿進行收購,然后以鐵血手段對管理團隊進行清理,砍掉原團隊中不必要的花費,無限擠壓成本,重新打造出一個超強的管理團隊,對品牌進行再建設,積累資金,為下一次的收購蓄力。
但這次,布里托沉吟半晌后,道:“這也很困難……而且,要想拿下清源啤酒,我們要有大出血的準備。”
“只要能將未來最大的對手扼殺,多大的代價都值得!”雷曼順手一擺,對這位幫助自己成就啤酒霸業戰功最顯赫的大將,他喜歡直言不諱,“用520億美元收購百威,我們都成功了,難道拿下一個中國公司還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這個時候的他眼神閃著血光,這時候哪里有半分老態,完全是梟雄之姿。
布里托卻是目光閃了閃,緩緩道:“恐怕……我們確實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