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升高,地產蔬菜上市量增加,蔬菜也進入了低價銷售期。
但嘉谷推廣種植的國產蔬菜品種,愈發受到了采購商的追捧。
就拿嘉谷系的永惠生鮮超市來說,一再加大國產蔬菜品種的采購量。其采購主管笑談:“新鮮,水靈,是顧客的集中反饋。還有的怎么說來著?還是國產品種更符合國人的口味!”
齊政聽說后,只笑罵了一句“扯淡!”
現在的供應條件,事實上,還遠不能達到讓超市里的果蔬都能像從菜園果園里新鮮摘下來的一樣,這個更需要依賴于科技的發展。
嘉谷農產品供應鏈提供的蔬菜,新鮮水靈是真,口感更佳也不假。但這跟是不是國產品種無關。
——在其中起到突出作用的,是嘉谷農產品供應鏈的冷鏈體系!
在壽光,嘉谷就有一個大型蔬菜配送中心以及八十臺蔬菜直通車;毫無疑問,大型蔬菜配送中心有著嘉谷冷庫的標配——“履霜凋秋陣”。
嗯,齊政一直是將靈陣當做是一種“偽科技”來著。
從菜農采摘后的生鮮蔬菜預冷、低溫貯藏、包裝運輸再到各商超蔬菜分銷商,果蔬全程“涼涼”,它不新鮮誰新鮮?
而且,隨著嘉谷對不同特征、不同種類的蔬菜分類儲藏、包裝、保鮮,建立完善的蔬菜保鮮標準,蔬菜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降至一個極低的水平。這也能讓嘉谷農產品供應鏈有底氣在收購價格略高于市場價,保障菜農收益的情況下,保持穩定的收益。
慢慢地,也有出口日韓的蔬菜貿易商,跑來采購嘉谷推廣種植的國產蔬菜品種了,這讓菜農對國產蔬菜品種的信心更足。
與此同時,齊政也沒有閑著。他開始接洽當地的領導層。
以齊政今時今日的地位,他接觸的官方對象,最低也是壽光市市長、市高官,再上一個層面,就是魯省省委領導了。
如果只是投資一個項目,嘉谷還可以與政府保持距離;但如果要推動一個支柱產業升級,嘉谷不但要密切接觸政府,還要與政府達成共識才行。
即使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政府依然對農業高度重視,機制創新始終伴隨著農業發展變化的進程。
很多人不知道,蔬菜種植業,無論是產量還是產值,均已超過糧食作物,成為我國的第一大種植業。
壽光基本等同于蔬菜種植業,魯省也是蔬菜種植大省,對于蔬菜種植業的扶持和引導,從來都很大度。
齊政一手拿著“全國農業科研聯合攻關計劃”,一手拿著嘉谷的國產蔬菜品種推廣進程,向壽光市市委要求蔬菜種業發展扶持政策,向魯省省委要求建設蔬菜種業科研平臺,無往而不利。
在市級,壽光市對通過省級以上審定具備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蔬菜新品種,每個一次性給予35萬元資金獎勵。這點資金對于嘉谷當然沒有什么吸引力,但對于不少科研單位而言,不無小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