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共同的地球家園,中國在行動!
守衛人類的共同命運,中國在行動!
……”
央視播放的關于嘉谷開發出的綠洲和“兩漠水庫”的紀錄片《超級工程》,讓人熱血沸騰。
中國人,對于“大”的追求,簡直是刻到骨子里的。
買房子要盡力買“大”房子;買手機要“大”屏幕;看電影追求“大”制作;連稱贊都以“大”為尊……將幾萬平方公里的沙漠變為耕地,將可循環的深層地下水滋潤整個西北,這樣的超級“大”工程,足夠振奮人心!
在主流媒體的力挺下,之前輿論對于嘉谷開發沙漠這一行為的譴責,就如雨打風吹去,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氣候了。
……
回到嘉谷總部,看著陡轉的輿論形勢,齊政樂了:“有國家做背書就是牛啊!”
這就是嘉谷公關部的輿論戰戰略,根本無需與綠和組織硬碰硬,只要趁此機會,將嘉谷沙漠開發項目上升到國家層面,國內的輿論就迎刃而解了。
綠和組織是頭鐵,國際影響力也很大,但在中國這一畝三分地上,還輪不到他們撒野。
與國家意志對抗?那不等于是送人頭嗎?
你看他們組織的所謂“抗議活動”,對于阿拉鄯沙漠區正在建設的“兩漠水庫”就選擇視而不見,而是只選擇針對嘉谷沙漠開發基地,不就是“柿子挑軟的捏”嗎?
王昱業就笑笑道:“有國家做靠山當然好,但壓力也不小啊,說得難聽點,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啊!”
齊政聳聳肩:“沒辦法,誰讓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源呢?”
嘉谷雖然資源充沛,但幾億年形成的生態系統,被幾百年的現代文明破壞,想用幾十年把它恢復,談何容易。
資金資源自不用多說,即使是1000億元,灑到阿拉鄯沙漠的基礎設施建設里,也就打個水漂。
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更加嚴重。缺的不僅僅是人才,還有大量普通勞動力。西北沙漠畢竟不同東部地區,生活稱得上是艱難,對勞動力的吸引力甚至連東部的小城鎮都不如。如果全靠嘉谷組織人力,成本之高可想而知了。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要系統地治理開發沙漠,連國企都算上,也找不到一家比嘉谷更合適的了。
有了水,在沙漠里把樹養活不算難,但要真正發展出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的、自主可控的沙漠產業,齊政只想叉腰吶喊——還有誰!
而如果能完成這一超級工程,那么,嘉谷就等于是站在了頂端。
相比開發阿拉鄯沙漠帶來的種種好處,所謂的負面效果,簡直不值一提。
——國內對嘉谷的譴責已經不成氣候,但是國外依然是冷言冷語當道。
齊政卻更不在意了:“要做大事,還怕被罵嗎?愛因斯坦還因為原子彈而備受責難呢。再說了,現在,挑事的綠和組織應該顧不上罵我們了吧?”
王昱業露出微笑:“呵,他們都自身難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