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美國分公司出口的牧草,僅不到三分之一是自用。超過三分之一是為了滿足國內日益旺盛的優質牧草需求,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出口日韓市場。
國內因乳業升級對于優質牧草的需求呈增長之勢不用多說,只說作為一個成熟的出口市場的島國,也是嘉谷美國分公司的第二大牧草出口國。
之前的出口勢頭有多猛,現在出口受制后,遭受到的損失就有多慘重。
訂單完不成了,違約金要怎么賠呢?剛打通的日韓渠道還能不能持續呢?這都是讓人撓頭的問題。
雖然齊政決定在阿拉鄯沙漠區加大牧草種植面積,滿足自用以及國內乳業的優質牧草需求應該問題不大,但損失就是損失。
盧志威卻告訴總部,這個損失還不算什么。
“……又是綠和組織,在加州對我們的有機蔬菜水果等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并公布檢測出多種農藥成分。結果公布后,加州媒體紛紛大肆報道,我們的有機農產品銷量大跌,已經有不少超市采購商拒絕采購我們的有機農產品了……”
這下子連齊政都忍不住皺眉了。
怎么還有綠和組織的事兒?還有,檢測出農藥成分殘留是什么鬼?
視頻中的盧志威苦笑道:“事實上,這不過是一種偷換概念的說法……”
綠和組織很雞賊地只公布檢測出農藥成分,但是未標明含量。
正所謂“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毒物只要達不到一定劑量,就是無毒的。比如,奶粉中臭名昭著的三聚氰胺,世界衛生組織都允許含有百萬分之一;一般來說,微乎其微、不值一提的毒性含量,在科學的檢測中被視為“未檢出”。
不說含量,只說有沒有,綠和組織此舉就是赤果果的耍流氓。
否則,全世界使用農藥很多年了,絕對的“純”是沒有的,只要儀器精密,任何國家的任何蔬菜,包括有機蔬菜,都可檢出農藥成分。
而嘉谷在美國生產的有機產品,能通過美國嚴苛的審查,就表明了是絕對合格的。
“問題是,綠和組織這張皮還是很能蒙混人的,大部分消費者都相信綠和組織,而不是相信我們或者政府。”盧志威無奈攤手道。
綠和組織“雞蛋里挑骨頭”,且故意回避含量;而媒體要么是“科盲”,要么是為了新聞裝“科盲”;總之,向美國“出口干旱”的嘉谷以及“欺詐”消費者的嘉谷,在美國“出名”了。雖然這個“揚名”是嘉谷避之不及的。
而在總部會議室,齊政和王昱業等高層全部是面露慍色了。
也就是說,除了嘉谷金融,嘉谷體系在美國的兩大實體產業,都受到了嚴重打擊?
如果說在美國的牧草產業受損,齊政等人還不著急;那么在美國的有機農產品業務遭受重創,就讓他們不得不給予重視了。
嘉谷美國分公司的有機食品銷售額已占到全美總銷售額的四分之一左右,這可是一個每年至少能盈利十億美元的“金母雞”,如果就這樣被“宰了”,誰不痛心?
靠著這個“金母雞”,嘉谷在海外的并購就有充沛的資金可供周轉;如果這筆錢斷檔了,少不得要從國內抽調資金。以嘉谷今時今日的體量,資金鏈倒不至于出問題,但擴張的步伐被拖慢是可以預想的。
這么一想,王昱業等人都恨不得將綠和組織給“宰了”——哪怕后面能挽回信譽,今年至少會損失數億美元,綠和組織值這個價嗎?
如果這個“金母雞”徹底沒了,就算“宰了”一百個綠和組織,都難解心頭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