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黑手現身后,齊政都顧不上給老美的慘劇再添一把火,而是選擇返身回國,回到自己的主場。
而齊政帶回來的消息,讓嘉谷高層同樣感到畏難。
有了針對性目標后,嘉谷信息部也在最短時間內搜集到相關資料,讓嘉谷高層了解到,大型醫藥公司對“高能生長因子”的勢在必得。
對于醫藥公司來說,什么樣的藥才是好藥?
一是要有大量的受眾,二是要長期服藥。
這兩點都很好理解。畢竟,如果沒有大量的受眾和長期服藥的需求,就意味著利潤不穩定;沒有穩定的利潤,為什么要花費十年的時間,十億美元的資金,去研究一款藥物呢?
但“高能生長因子”符合一切“好藥”的標準。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身體內多一部分“零件”,也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壽命得到延長,中國古代的皇帝致力于尋找“長生不老藥”,今天的醫生和醫藥公司同樣致力于尋找類似的藥物。
這是一個比任何一款藥物都要大的市場,千億美元?萬億美元?都仿佛在向醫藥公司招手。
其實,無論是齊政,還是其他嘉谷高層,都不對醫藥公司能人工合成“高能生長因子”感到擔心。
因為,“高能生長因子”的結構之復雜超乎想象。別說用肉眼觀測,用高倍顯微鏡也沒用,甚至用X射線光電子譜,也只能勉勉強強做個表面分析。想要逆向表現它的結構?反正擁有世界最高端實驗儀器的嘉谷實驗室,花了幾年的時間,連邊兒都摸不著。
深知“高能生長因子”本質就是“靈氣因子”的齊政就更加放心了,想用化學反應來合成“靈氣因子”?呵呵,他只會為醫藥公司技術員們將要死去的腦細胞默哀。
但對于醫藥公司的政治威脅,卻不能不擔心。
在無理占三分的跨國醫藥公司眼里,若是利益不夠,他們眼角都不掃你一眼;而若是利益夠了,那真是敢挑起一場戰爭的。
“美國的大型醫藥公司都是手眼通天的。參與打壓我們的醫藥公司,在美國能夠影響的國會議員起碼超過三分二。如果說,他們要讓我們在美國站不住腳,完全是可以做到的。”戰略部的丁顯語氣凝重道。
這讓所有人都面色一變。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農業最為發達的國家,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所有有志于成為全球性農業公司的糧商,進入美國市場幾乎成為了必然。
即使這次的針對,讓嘉谷上下都意識到從美國進口農產品供應國內的巨大風險,齊政還知道后面會因為兩國的貿易戰,美國的農產品將被列入反制清單,但不妨礙嘉谷進入美國市場的決心。
畢竟,用美國的農產品與其他國家貿易,或者在美國的市場賺錢,也是挺香的。反之,如果在美國完全沒有聲量,只在其余市場“找補”,對于任何一家跨國企業來說,都會是困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