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作為名義上的遠東一把手,他貌似可以一言九鼎。但要是觸及到大家的根本利益,指不定會有誰跳出來罵娘。
不,都不是“指不定”了,應該說是“肯定”。而且以老毛子的風格來說,都不是罵娘這么簡單了,而是直接將他送去見上帝的可能性較大。
“遠東這幫家伙,就沒想過制衡中國人嗎?”特魯特涅夫很是不滿道。
俄遠東區很特別,除了接壤中朝之外,還隔海與美國、日韓相望,簡而言之,這是一個與各方都能“搭界”的地區,天然就應該左右逢源。
更何況,只要是老毛子,都應該有個認識,雖然中俄相對來說利害一致,但中國過于強大并不是俄羅斯所期望的。
特魯特涅夫并不排斥外國利益集團,因為要開發俄羅斯的資源,外國利益集團是避不開的。但他希望能維持國外勢力的平衡,而非遠東現在的一邊倒。
但阿維林一臉苦澀道:“應該說,是有過制衡的。但在我國的農業體制下,老實說,感興趣的外國投資者不多,能打得過嘉谷的就更少了……”
俄羅斯是世界上對農產品監管最嚴格地區之一,農業種植實施歐盟標準,嚴禁轉基因,對農藥、化肥使用量、類別都有嚴格限定,一旦違規即處以巨額罰款并實施行業禁入。
而西方糧商,都有自己的一套技術體系,很難完全契合俄羅斯的體制,所以包括日韓糧商在內,在遠東選擇避讓的避讓,選擇收縮的收縮,只有在中國東北有著類似種植環境的嘉谷,能在俄羅斯體制下做到了最好。
“生產做不到,大豆貿易呢?大豆需要進口且有地緣優勢的日韓都不動心?”
“倒不是不動心,但嘉谷的出價,比國際市場價格要高出10%-15%,沒有人能搶得過嘉谷。”
“嘉谷為何能……”特魯特涅夫略作思考,就戛然而止了。
他倒是忘了,嘉谷本身就在大豆農場中擁有股份的,也就是說,它能承受得起加價。
如果特魯特涅夫對鐵礦石貿易有過了解,就會發現,嘉谷這一招,妥妥是向島國人學習的。
在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島國鋼企動輒就單方面與鐵礦石巨頭達成漲價協議,迫使中國鋼企也只能接受這一價格。這是因為島國財團擁有鐵礦石巨頭的股份,鐵礦石價格上漲,他們就能賺一波,然后在鐵礦石貿易時讓利給本國鋼企。
嘉谷就更加方便了,無論是生產還是銷售,亦或是加工,都在自家體系內消化,終歸是左手倒右手而已。
遠東這幫家伙不是看不出來,但是嘉谷肯加價,他們獲得的利益也多啊,這時候誰還管牽不牽制中國人的。
特魯特涅夫已經充分認識到嘉谷的棘手程度了——棘手就棘手在,它不貪,或者說,它只貪自己能承受的那一份。
這樣的勢力如果是站在合作一方,當然是穩妥的好隊友;但如果是站在敵對一方,那就是最讓人頭疼的存在了。
重新分配上百億美元的大蛋糕從來就沒有容易的事,牽扯著如此巨大的利益,僅僅是開始,特魯特涅夫已經感受到脊背上黏連的蛛網了。
“看來,我要和嘉谷負責人好好談談了,希望他是個聰明人。”特魯特涅夫轉念一想,如果不是聰明人,也不會讓他左右為難至此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