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政聽著,有些訝然,這不就是后來遠東的“一公頃土地”法案嗎?這么早就有想法了?
“一公頃土地”法案,就是俄羅斯公民在遠東地區可一次性免費獲得最大面積為1公頃的土地,用于開展包括建私人住宅、農地開發、投資旅游等在內的一切合法活動。
只不過,這個法案并非遠東地區的靈丹妙藥,實行后效果著實一般。
一公頃對于建造鄉間宅邸或許綽綽有余,但是對于有利可圖的大規模機械化農業耕作而言,則實在是太小了,更何況遠東地區本身的自然條件就比較惡劣,土地開發成本很高,需要大量投資……
但齊政撫掌贊同道:“很不錯的計劃。遠東聯邦區有6億多公頃可用土地,而整個地區才有600多萬人口,為了發展經濟,必須得有勞動力進來。而要留住人口,遠東需要樂觀的經濟數據、加速增長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除了贈地外,也需要創建有出口潛力的大規模產業……”
譬如嘉谷主導的大豆產業。
齊政對嘉谷擁有遠東生產條件最好的耕地避而不談,一邊無甚誠意地贊同著特魯特涅夫的“土地法案”,一邊有意無意地強調遠東大豆產業的重要性。
看到齊政油鹽不進,特魯特涅夫的目光沉了沉。
不過,不爽歸不爽,在了解到大豆產業對遠東的影響后,他沒有撕破臉的打算。
撕破臉就意味著要同時得罪遠東的利益階層和嘉谷。前者關系到遠東秩序的穩定,他瘋了才會得罪他們;后者是新興的國際糧商,也不好惹。
俄羅斯近年來的糧食增產態勢十分明顯,糧食出口量也日益增加。但俄羅斯本土是沒有任何一家國際糧商的,要將糧食銷遍全球,就缺不了國際糧商們——嘉谷不是最強的國際糧商,但其發展勢頭極猛。
另一方面,特魯特涅夫也承認,嘉谷是目前遠東農業增產的最大希望。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農業技術水平嚴重下降,尤其是遠東地區,基層農業體系基本瓦解,以前的國有農場大多數農田已荒廢20年到50年不等。特魯特涅夫非常清晰地記得隨總統巡視西伯利亞時看到的場景:曾經一度繁榮興旺的村莊如今已經人去村空,滿目荒涼;農場里最新的農機是20年前的,而且銹跡斑斑……
這樣的情況,要重建農業體系并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需要的可不僅僅是資金,還有技術和組織能力。
不過,翻臉是不好翻臉,但是一定的牽制還是要的。他可不像遠東這幫家伙,有錢就萬事大吉了。
特魯特涅夫笑道:“你的建議合情合理。我初步的計劃是,降低投資商的稅收壓力,提供支持性的優惠政策;并且會專門為一些投資項目興建基礎設施……嘉谷也可以享受這樣的支持。”
齊政捧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心里暗暗思忖,瓦西里這幫家伙動作真快,這就向特魯特涅夫提出了條件?也不知道他們付出了多少代價?
“嘉谷需要付出什么?”齊政放下茶杯,不再遮掩道。
特魯特涅夫看到齊政這么上道,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道:“我的任務是提供可靠的、有實在利益的條件。對投資者,當然要看他對哪一個領域、哪一個行業感興趣,但是我們還是有一些方向,對于大豆產業,譬如種子培育,大豆加工,我希望盡量在俄羅斯境內加工。對了,還有一點,我們是完全自由的市場,也要保證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
齊政垂下眼簾,心里冷笑。
老毛子打得一筆好主意。
種子培育就不用多說了,大豆加工也是所謀甚大。
嘉谷在一江之隔的黑省打造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加工、貿易集散地已經初具雛形。黑省加上俄遠東,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產地;而其中,俄遠東只是作為一個原料基地,非轉基因大豆加工產業群則集中在黑省內。
但從產量來說,俄遠東的大豆產量是黑省的兩倍有余,老毛子對此早就有意思了。齊政敢打包票,嘉谷的合作方瓦西里等人,只會雙手贊同特魯特涅夫的這個決定,畢竟,這是將他們的蛋糕做得更大了。
這就跟中俄之間的同盟關系一樣,并不是鐵板一塊,雙方都想掌握主動權。
老毛子這是又想重蹈“中俄輸油管線建設”之例了——中方希望它能夠直通大慶,而俄方則傾向于繞開中國,把輸油管線的終點放到自己在遠東的港口,這樣既可以把石油賣給中國,也可以賣給日韓等國,而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必依賴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