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志如約來到魯省程曦集團總部,見到了邵董事長。
雖然鐘華志只是嘉谷旗下一家子公司的負責人,但是程曦集團的邵董事長完全是以平等姿態接待他。
從業務規模上看,承擔著嘉谷體系進出口貿易的嘉谷國際,僅僅是在大豆上,就堪稱是國內最大的大豆進口企業了,其去年從俄遠東就進口了超過1000萬噸的大豆。
程曦集團雖然是僅次于嘉谷國際的第二大大豆進口企業,進口量超過了兩大油脂加工企業益海嘉里和國糧集團,但去年的大豆進口量也不過是600多萬噸,與嘉谷國際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當然,他更好奇的,是鐘華志的來意。
鐘華志開門見山道:“邵董,您應該也聽說了,國家今年正式推進國產大豆振興計劃,可以預見的是,國產大豆的自給率將會大幅提升,程曦集團不擔心嗎?”
邵董事長打了個哈哈,笑道:“國家能提高大豆自給率,肯定是好事啊。擔心?我倒不是很擔心,畢竟,國內還是需要進口大豆的嘛。”
鐘華志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也沒有繞圈子,道:“您說的也對。不過,如果我們合作呢?”
“鐘總的意思是?”邵董事長呵呵地笑道,眼神閃爍。
雖然都是進口大豆,但是兩者從根本上來說不是一個圈子的。背靠嘉谷體系的嘉谷國際,幾乎可以說是自種自收,而且,還是清一色的非轉基因大豆;而程曦集團,進口的是轉基因大豆不說,還是從國際糧商手上采購的,歸根到底,也就是一個“二道販子”而已。
不過,想起嘉谷對美國糧商高鴻的收購,邵董事長自以為摸清了鐘華志的來意。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邵董如果愿意,我們在俄遠東的大豆基地可以承接程曦集團的訂單。”鐘華志微笑道。
“你是要我違約?”邵董事長如夢初醒道。
鐘華志笑容不變,卻分明就是表達了這個意思。
很簡單,程曦集團正是丸紅商社在中國最大的買家之一。
雖然丸紅沒能搶得過嘉谷,完成對美國高鴻的收購,但丸紅對華出口大豆的份額依然可觀,去年合計向中國出口了近800萬噸大豆。
現在,鐘華志就是要赤果果地撬丸紅的墻角。
“與丸紅商社毀約的話,是要損失大筆保證金的,我為何要這樣做?”邵董事長沉聲地點出了關鍵之處。
鐘華志迷了瞇眼,笑道:“也僅僅是損失保證金,不是嗎?而且,據我所知,丸紅的保證金遠沒有您說的那么高……”
兩人說的,就涉及到國際貿易中的一個規則了。
在國際貿易中,通常,只有在買家開立保證付款的信用證后,大宗商品賣家才會開始裝運。
信用證,是指開證銀行應申請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開立的載有一定金額的、在一定的期限內憑符合規定的單據付款的書面保證文件。簡單來說,就相當于銀行出具的保函,只要貨到了,銀行就會打錢給賣家。
像嘉吉、邦吉等四大糧商,一般要求買家開立信用證后,才會進行貿易。但是丸紅在中國市場為了追求快速擴張,承擔了其他糧商做業務時不會承擔的風險——放寬了信用證的要求,只要客戶提供保證金,便供應船貨。而且,丸紅要求的保證金要遠遠低于其他供應商。
譬如,一批價值4000萬美元的大豆船貨,其他供應商要求的保證金至少為150萬美元,丸紅只需要48.2萬美元的保證金。
不可否認,憑借著這個策略,丸紅獲得巨大的中國市場份額。但是,相應的,當買家要違約的時候,退出與丸紅的交易是代價相對較小的選擇。
這種情況下,不優先搞丸紅還搞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