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的孫總和燕啤的李總同樣黑著臉,瞪著這老對手。
可后者卻一點都不在意,還掰著手指道:“跨國啤酒巨頭在南韓,在東南亞,在大洋洲,都進行了收縮,對了,還有俄羅斯,怎么能說沒有機會呢?”
“打住!南韓、東南亞不已經被清源啤酒圈地了嗎?”雪啤的侯總撇嘴道。
何長川理直氣壯道:“都不到50%的市場份額,不算。”
……好歹是兩個超過百億美元規模的市場,哪怕有10%的市場份額,也相當有存在感了。結果一句“不算”就抹平了,你狠!
侯總直接向何長川翹起拇指,呵呵道:“你怎么不說還有島國市場呢?”
何長川假裝沒聽懂:“咦,對了,我還漏了島國市場。”
其他三人相當一致的鄙視眼。
在啤酒行業,有兩個市場相對特殊,是外國啤酒商難以突破的。
一個是德國。在德國,啤酒品牌林立,上千家酒廠經營著超過四千個啤酒品牌。而且德國對于啤酒的生產有很嚴格的規定,每一家啤酒制造商都很有傳統;地方保護,或者說區域歸屬感非常強烈,這么說吧,德國人對本地品牌啤酒的感情類似于中國人對于家鄉特色小吃和早點的感情,每個地方都有一種鄉土情懷般的情結;而外來品牌都是異端。
另一個就是島國了。
島國是由于政府對酒類經營實行較嚴格的許可和管理制度,使他們國家啤酒市場與外界相對隔絕,朝日和麒麟兩大本土巨頭占盡優勢。
當然,現在島國國內的啤酒生產也受到嚴重打擊,漲價幅度在亞洲幾乎是最高。
島國本土啤酒巨頭倒也心急火燎地找上嘉谷,但嘉谷上下懶得鳥他們——能夠交換的利益實在有限,更何況,現在中日關系還繃著呢,是其他友好的市場不香嗎?
“再說了,我這不是為了你們的資金壓力考慮嗎?侯總您不正準備回購南非米勒持有的雪花的49%股權嗎?孫總您不正計劃拿下島國朝日啤酒擁持有的青啤20%股權嗎?李總您不正在與喜力啤酒洽談收購其位于國內的五家公司全部股權嗎?”何長川語重心長道。
一位外人,能如數家珍般將自家的計劃一一擺出,實在是其他三人沒想到的,不由得內心忌憚。
但他們怎么會認輸呢?不說雪啤背靠華閏,資金實力與背靠嘉谷的清源啤酒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就是其他兩家,在如今國產啤酒成為全球啤酒“希望之光”的情況下,有的是資本愿意投入。
青啤的孫總就直接反駁道:“再不濟,我們也能合資不是……”
前面的爭吵,齊政一直恍若未聞。
一直到這,齊政才輕咳一聲,吸引了幾人的注意力。
他們對視一眼,默契地停了下來。
要說平時,他們也算是個人物,呼風喚雨不敢說,起碼能影響一方水土。但在真·大佬齊政面前,該乖巧的時候還得作乖巧狀。
齊政微微傾斜一下身體,手捧茶杯道:“大家怎么競爭我不計較,但我要為競爭定個規矩。”
“絕大多數國內企業的國際化是從生產的國際化起步,經過相對漫長的歲月,才升華到品牌國際化的境界。現在天賜良機,國產啤酒的國際化,首先經歷的是品牌的國際化。那么在外人看來,我們都代表著中國啤酒形象——正面的形象。”
“我可以代表嘉谷向大家保證,嘉谷會保障最優質的原材料供應,但是,也希望大家生產的產品,能對得起正面的國際形象,否則……”說到這里,齊政把茶杯重重往桌上一放。
“勿謂言之不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