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巴西圣保羅。
作為巴西乃至南美地區的經濟中心,圣保羅極其繁華,其中心地帶保利斯塔大街更有南美“華爾街”之稱,每天有直升飛機隨時起降,運載著巴西的金融精英們出入。
在這里,同樣也生活著一些中國人——在這個地球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在圣保羅的商業領域,中國人也有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岷省的張保唐,就在巴西中國城——圣保羅25街的黃金地段開了一家大型批發市場。今天,他剛打開大門,就立即被一堆人圍了起來。
“張老板,你有貨了?”
“張,你有多少貨我就要多少貨!”
“張,我是第一個來的,先來后到啊……”
中文與葡語夾雜在一起,烏央烏央的人群,有中國人,有巴西人,而其中,主要是巴西人的人頭。
五月是巴西的秋季,氣候宜人,但張保唐愣是被圍上來的人群逼得連連后退,冷汗直流。
“各位,各位,咱們先散開些,好不好?散開點。”張保唐高聲喊了起來。
前面的人倒是想往后退,但又有更多的人加進來,任張保唐喊得聲嘶力竭也擠不動。
不過,反應過來后,張保唐內心卻是狂喜——這都是送錢的人頭吶!
臨近世界杯還有1個月,商業盛宴卻早已開始。在每一個毛孔都“浸”著錢的世界杯,又怎么能少得了“世界工廠”的身影呢?
事實上,如果仔細看,能發現在這個關于足球的全球盛會,鋪天蓋地都是中國元素。
官方比賽用球是由中國一家公司研發的;比賽現場電子記分屏是由三家中國公司提供的;為比賽場館提供綠色能源的太陽能板是由中國綠色能源公司提供的;球迷觀看比賽時需要的參賽國國旗多數由義烏提供;暢銷全球的球迷假發也來自義烏國際商貿城……
每屆世界杯都是各國國際大牌捉對廝殺、激情對博的舞臺,是阿迪達斯與耐克的舞臺,是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舞臺,是現代與奔馳的舞臺……本屆世界杯則是中國品牌大放異彩的一屆,其中,中國啤酒品牌的光彩尤為奪目。
世界杯最不能差的,是啤酒啊!沒有啤酒的世界杯能叫世界杯嗎?
一個是人氣爆棚的世界第一運動,另一個是消耗量世界第一的酒精類飲品,“無啤酒,不足球”的口號早已貫穿了世界杯的始末。
但今年這一口號受到了嚴重挑戰——啤酒花不知名的傳染病,讓全球步入了史無前例的“啤酒荒”。世界杯開賽在即,磨拳霍霍,期待著這場為期一個月的饕餮大宴的各國球迷傻眼了。
尤其是在世界杯的舉辦國巴西,啤酒也是巴西人看球時的最愛,該國還是世界第四大啤酒消費國,但占據市場80%以上份額的百威英博和喜力啤酒,都因大幅減產而無法滿足該國民眾的需求。
這怎么行?
期待世界杯消費提振經濟的巴西政府不允許,期待開展狂歡的本國民眾不允許,期待為比賽干杯的外國游客更不允許。為此,巴西政府緊急宣布,削減灌裝啤酒的進口關稅,從原先的16%銳減到1%——幾乎就快零關稅了,已經可以想象巴西啤酒的緊缺程度了。
張保唐馬上看到了商機,因為中國是唯一一個沒有遭遇“啤酒荒”的啤酒生產大國啊。
他通過國內的親友組織貨源,不惜多花運費也要讓國產啤酒加快運輸的速度,但隨著世界杯的臨近,世界杯衍生產品特別火爆,巴西各大銷售商的啤酒囤貨更是進入了高峰。他從國內進口的啤酒基本還沒下船就賣斷貨了。
而讓他徹底變成香餑餑的,是他在中國清源啤酒在巴西啟動本地生產后,能從清源啤酒那直接拿貨。
如今在巴西,只要你能提供啤酒貨源,你就是上帝。
張保唐一手抵住大門不讓人群涌入,并大聲吼道:“都不要擠了,現在貨源緊張,我要先收貨款再發貨,不能接受的,或者沒有準備的,可以離開了……”
人群中一片嘩然。
“先收貨款?他們竟然先收貨款?”
“你們這是新品牌啊,不能這么囂張吧?”
“欺負人是吧,我弟可是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