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集團旗下第十家全資子公司,嘉谷環保公司要成立了。
要說一家新公司成立,實在不是什么大驚小怪的事情。國內每天有成百上千家公司成立,也有同樣數量的公司陷入倒閉,一家子公司而已,哪怕掛上“嘉谷”的前綴,正常來說,也不會有太多人關注。
然而,這個消息落在環保行業同仁耳中,卻仿佛石破驚天一般。
無他,嘉谷環保公司宣布對外開放黑科技爾。
嘉谷之前有涉及環保行業,譬如在土壤重金屬治理上,可以說并非無名之輩。但因為嘉谷在生物治理的道路上狂奔不止,在整個環保行業看來,嘉谷環保業務的戰略定位大概是“小而美”,即在一個細分領域進行技術深耕。
這樣的嘉谷,雖然隱約表現出不俗的植物修復能力,譬如重金屬超富集植物,終究是偏科的。
直到今天!
如果說,重金屬超富集植物只令土壤修復業界側目,超級水生植物凈化體系開始讓水務業界顫栗,那么后續的“解塑菌”以及能長出生物塑料的“塑料植物”,則讓整個環保業界都震動了——嘉谷可不再是“偏科”了,人家分明是趟出了一條另類的光明大道!
一時之間,有點實力的環保公司都要派人前往嘉谷總部。不少飛往嘉谷總部所在的江南省的航班,連票源都緊張起來。
國內環境企業領軍者之一的光大環保執行董事胡總,就坐在最快一班飛往江南省的航班商務艙內,對公司行政部的效率難得的表示了贊賞。
“胡總,這一路我們有不少同行啊。”與他同行的公司環保能源首席技術專家宋傳任打量了一下商務艙內,發現有不少眼熟的面孔,不由得感慨道。
“正常,誰還不是為了嘉谷環保而去的?”胡總笑了一下,道:“嘉谷連放幾個‘大炸彈’,誰都想知道是真是假。”
宋傳任很是贊同地點點頭。
不過,雖然口頭上說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誰都知道,嘉谷是不會如此開這種高調的玩笑的。
正因為知道,業內人士才震撼莫名。
別的不說,單單是可以分解塑料的“解塑菌”,光大環保的董事長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哪怕還在歐洲出差,也馬上安排人員前往嘉谷了解細節,并與嘉谷打好關系。
而且,沒人覺得董事長反應過度,畢竟,那是分解塑料啊!
人類在制造文明的同時,也在制造垃圾——無計其數的廢棄物。而在所有的廢棄物中,“白色污染”是一個甩不掉的難題。
當人們掏出手機,指尖瀟灑地在屏幕上快速劃動,半分鐘之內完成了一次外賣點單的熟練操作,一件可能不會被妥善處理的垃圾就隨之誕生——其中多數是塑料垃圾。
塑料曾被譽為時代發明之一,人類生活也無時無刻不需要塑料。但時至今日,塑料反過來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80多億噸!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生產的塑料,只有一半塑料垃圾得到處理,剩下的另一半,匯入龐大的垃圾山,而且壽命是如此之長,也許是幾百年,讓人們忽略了它的存在;也可能若干年后就會變成細小到甚至肉眼不可見的塑料顆粒,禍害完其他動物后,通過食物鏈侵入人類的身體……
雖然全球環保意識日益高漲,再生使用的概念依然難以推廣,塑料再循環利用少之又少。即便是塑料被焚化,也會對自然環境有害。
正因如此,嘉谷的“解塑菌”如果真的達到商用化程度,其價值可想而知了。
“從目前的初步資料看,嘉谷的‘解塑菌’應該主要是針對PET塑料進行降解。”宋傳任對胡總解釋道。
“那也不錯了。PET塑料占每年產生的全部塑料的約四分之一,也是全球問題最多的塑料污染物之一。能將其分解的細菌,在解決白色污染上大有用處。”胡總心態很好道。
PET塑料,是當今使用量最大的飲料包裝,而且廣泛用于食品、化工、藥品包裝等眾多領域。換言之,你喝飲料后留下的可樂瓶、礦泉水瓶,都是用PET塑料制成的。
瓶子還好回收,但用于電子電器基片、配件的PET塑料,大部分只能成為塑料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