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際化,國糧集團今年初,才順利完成對港島農產品、能源產品、金屬礦產品全球供應鏈管理公司來寶公司的并購,順利在南美扎根。
有意思的是,這其中還借鑒了嘉谷海外并購的不少經驗。
并購后,國糧年經營糧食量突破1億噸,正式開啟產業鏈全球布局,打造國際大糧商之路。但嘉谷此時已經在南北美洲、澳洲、歐洲等地擁有了包括種植、采購、倉儲、物流和港口在內的全球生產采購平臺和貿易網絡,而且還實現產品的反向輸出,如清源啤酒、嘉谷牛奶和抗超級雜草除草劑等……
一家央企,長時間被一家民企雄踞行業榜首,寧董覺得他執掌國糧的這幾年,是職業生涯最操心的一段時光。
眼看著他即將從國糧退出來,將擔子交到于總裁身上。一時之間,對于嘉谷,他也不知道作何感想。
想來,更多的還是欽佩吧。
同樣感慨的,還有開始接過國糧擔子的于總裁。
在寧董掌舵前期,國糧的全產業鏈布局確有失敗之處,但嘉谷迅猛崛起后,寧董已經有所警醒,重新回歸糧商的角色定位,回歸糧油主業。
但嘉谷崛起之勢已不可阻擋。
一方面,嘉谷圍繞糧油等產業鏈進行投資和并購,增加在國際糧油貿易中的話語權。另一方面,嘉谷還打造了高端蛋白供應領域的“ABCD”。
ADM、嘉吉等是全球糧食和大宗貨物貿易的絕對領導者和控制者,但是在高端豬肉牛肉、奶、魚蝦等高端動物蛋白領域,嘉谷才是相對強勢的領導者。
這很是迎合了國內大幅度提升的高端動物蛋白需求,也讓嘉谷獲得了充沛的擴張資本。國內沒有那么多土地去放牛,嘉谷甚至跑到土地多且便宜的沙漠里,將其開發成綠洲,作為生產高端動物蛋白的優勢區域。
要知道,現在的嘉谷在國家層面的支持上固然不比國糧差什么了,但在中前期,嘉谷無論是資本還是政策,都不具備什么優勢。
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以齊政為首的嘉谷領導層的卓著眼光了。
也只有齊政這樣的家伙,才有余力考慮做一些別的什么事情,譬如說農產品上行。
在第三方電商平臺上建設旗艦店的形式,都已經滿足不了嘉谷占領行業未來發展制高點的目標了,人家一出手,就是投資自建自己的第三方平臺。
關鍵是,到目前為止,人家做的還不錯。
一想到以后他要面對的,是這么一個對手,于總裁童鞋忍不住苦笑:“這做啥成啥的勢頭,怎么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