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政向來很佩服國內民營企業的反應速度和膽量的,這不,沒幾天的工夫,就有人為了豫省農業產業集群找上門來了。
帶頭者,是牧原股份的秦營林董事長。
牧原股份是嘉谷在生豬養殖領域合作程度較深入的一個“盟軍”,嘉谷農牧的養豬版圖幾乎避開了豫省這個畜牧業產值最高的大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是牧原股份的地盤。
秦營林用熟悉的口吻向齊政介紹道:“齊董,豫省有一些朋友,對加入嘉谷的產業集群計劃很感興趣,拜托我為他們引薦。我想著,這對于嘉谷的計劃也是有幫助的,就殺過來了……”
齊政自是歡迎之至。
正如顧維鈞所計劃的那樣,豫省本就有一批涉農企業,或是需要更先進的技術,或是面臨著轉型的需求,他們有資本有人脈,有嘉谷的幫助,把所謂的“夕陽產業”變為真正的“朝陽產業”,傻子才會無視呢?
牧原股份是不折不扣的地頭蛇,自然知道哪些才是最有實力也最誠心的老板,不用齊政說什么,自個就“拉幫結派”來了。
蘭化農資的唐老總一坐下來,就迫不及待地求證道:“齊董,我聽說進駐農業產業集群的公司,能獲得嘉谷的相關技術授權,對嗎?”
蘭化農資是豫省一家資歷較厚的農藥企業,覆蓋了豫省18%的基層農藥市場。但唐老總敏銳地判斷到,在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態環境與身體健康的時代,公司想要長久發展,必然需要轉型。
他瞄上了土壤改良。
豫省作為農業大省,很多地方用肥過剩,造成土壤板結、作物減產,也就讓改良土壤成為了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
也不僅僅是豫省,這個市場還覆蓋了全國。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西北地區耕地鹽漬化、沙化問題突出……改造中低產田,變得那么迫切。
改造中低產田蘊藏著多大的增產潛力,看看嘉谷就知道了。嘉谷的自有農業基地,幾乎全是由中低產土壤治理改良而成,要不然,哪輪得到嘉谷圈地?
業界內有傳言,嘉谷對中低產田的改造,至少貢獻了嘉谷總產量30%的增收,由此可見嘉谷土壤改良配套技術的價值有多高。
齊政笑笑道:“你說的沒錯。產業集群將集聚大量具有共性和互補性的專業化的相關企業,覆蓋種植、養殖、水產、林果、食品加工等領域,為配合特定的市場分工體系,嘉谷的配套技術開放范圍從產前、產中等生產領域向流通、加工、貯藏和銷售領域延伸。”
“超級白腐菌制劑、超級纖維素分解菌制劑等生物能源化產品,也對市場開放?”另一位老總脫口而出。
齊政詫異地看了他一眼,連具體產品都瞄準了,這位顯然是有備而來的。
“對,也在開放行列。”
“如果我拿這技術和產品服務于國糧集團,嘉谷允許嗎?”
齊政再次驚訝地看著他。
這位老總咧嘴而笑:“我想投資秸稈能源化項目,而且有把握包下國糧集團農業基地的秸稈資源。如果嘉谷不允許,那我只能用嘉谷的秸稈能源化技術,在偏遠縣投資小型秸稈能源化基地。我猜,以齊董的眼界,偏遠地區的農作物廢棄資源只是雞肋吧。”
齊政能說什么?
能攀上國糧回收秸稈,是人家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