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南方大報說的“利益群體推動修法”,站在他的高度,倒沒有什么反感之情。官方媒體此前對此就專門發過評論——“一個成熟的體制,同時也應是一個各方利益交織、充分表達和博弈的平臺。當然,能夠關注其他領域、其他階層,甚至超越自身群體利益的代表,同樣需要尊重……”
簡而言之,修法,本就是一個各方博弈的過程,不存在某一方想怎樣改就怎樣改的可能。
不過,他確實更關心嘉谷在其中的立場。
齊政頗為無奈道:“不瞞您說,我們嘉谷也是夠冤的。真是應了那句話,出頭的椽子先爛……”
嘉谷系人大代表王昱業提交的修法提案中,站的當然是嘉谷的立場,但在齊政看來,嘉谷一直追求“與民一體化”,也就是說,歸根到底是站在農民的立場。
譬如提議整頓和清理“空殼社”、“掛牌社”的條款——在理論上,真正的合作社是廣大農民的合作社,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廣大農民,所以國家近年來出臺了大量扶持合作社的政策,包括直接的補貼和信貸、融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去年一號文件還“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國家賦予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后,合作社還可借流轉來的土地進行抵押和擔保。
正是由于這些優惠政策,很多個人或企業便有極大動力成立“假合作社”來獨享優惠政策和豐厚利益,根本不會真正完善合作社內部的民主管理和合作制度,自然也對扶持農民沒有任何貢獻。
不過,好好的一個提議,在無良媒體的解讀中,就變成了嘉谷變相“打壓”競爭者。
齊政稍作解釋,孟高官就聽的津津有味,而且不時的插問一二。
半晌,等他停了下來,禁不住道:“這么看來,嘉谷考慮推動修法,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齊政微微點頭道:“是。”
“也怪不得你喊冤……”孟高官沒有把話說完,但身邊人全都理解他的意思。
對于資本而言,合作社的廣泛發展其實是對其長遠營利目標構成威脅的。畢竟,真正的合作社是農民的合作,分散的農民不足為慮,聚集起來就有了話語權。誰都知道,當有了話語權,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是必然的行為。
因此,資本僅僅想與合作社發展合同購銷關系,并不傾向于發展同農戶一體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嘉谷代表的提案,可謂是既照顧企業群體的合理訴求,又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不為群體利益所左右,具備了一種超越利益紛爭的勇氣。
然后,卻被部分不良媒體解讀歪了……
對此,齊政也很是無語:“其實,對于這些媒體的一些說法,例如讓某些強勢群體不能霸占話語權,讓某些弱勢者不至于失聲,我是很贊同的。只是,如果不是拿嘉谷作反例就更有道理了。”
孟高官朗聲而笑,手指虛點道:“嘉谷都被稱為‘大而不倒’的企業了,怎么會沒有人針對呢?”
孟高官的話雖不中聽,卻是事實,也正因為是事實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