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非瘟爆發后就駐扎在消費站檢疫點的老李,消息可能比不少所謂的“業內專家”還要靈通。
養豬業進入了“非瘟時代”,徹底顛覆了許多原來被奉為金科玉律的原則和模式——疏于防疫、重在治療,貪于規模、輕在管理;同時也讓一些新技術、新應用、新理念被奉為新的金科玉律,譬如嘉谷系養豬場將生物防控貫徹始終的理念。
眾所周知,嘉谷農牧擁有國內最多的超大型養豬場,而且很大一部分分布在傳統養殖密集區,也就是非瘟重災區。
嘉谷系養豬場能將非瘟病毒“拒之門外”,這并不算意外;但嘉谷系養豬場率先開啟大規模擴張,這就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了。
這么說吧,做好生物防控,封閉式生產的話,非瘟還是基本可控的。畢竟非瘟病毒是沒有腿的,把豬場的短板、漏洞補齊,把硬件改造,即使是小豬場也可以活下來。
但如果像嘉谷農牧這樣大規模轉場的話,風險就成倍增加了。
即使你嘉谷的生物防控做得不賴,但暴露的風險越多,被感染的幾率就越大,這是不變的真理。
老李屬于對嘉谷較有好感的人士,但對于嘉谷農牧這次擴張,還是覺得太冒險了。
小宋看著一輛輛經過消毒后的運輸車通過檢疫站,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不禁道:“一定的冒險也是值得的吧,我猜,嘉谷是試圖搶收豬周期史上最大紅利。”
這并不難猜。
非瘟橫掃全國是不假,但也因此造就了一個超級豬周期。
現在豬價已經突破20元,而只要豬價能在20元以上波動,各大豬企就將獲得不菲利潤。豬價盈利空間這么大,雄心勃勃的嘉谷農牧不積極搶紅利才是不正常的。
各大頭部豬企也都顯示了擴產的雄心,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每頭豬的投資成本大大提高了!非洲豬瘟使得養豬業成為了高風險高回報的業務。為了控制風險,在硬件方面的投資自然是越來越多——規模化養豬場從開工建設到商品豬出欄,至少需要2年時間。
嘉谷農牧的擴產策略就很明確了:以快打慢。
一確定非瘟的消息,所有在建的養豬場項目立馬加快推進,只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就紛紛竣工了。再然后不顧“非常”時期的威脅,大規模調運種豬入場投入生產。
若搶紅利成功,嘉谷農牧毫無疑問將在超級豬周期中登頂。
但是……
“前提是,嘉谷養豬場不要在非瘟中翻車了。”老李一副你廢話的表情。
嘉谷養豬場在非瘟前期防控有了極其亮眼的表現,這吸引了眾多的追捧。但反過來,嘉谷系養豬場只要出現了一例非瘟疫情,必將高開低走,成為一個大笑話。
已經過了青春期的老李很難認同嘉谷的冒險選擇。
但小宋略顯興奮道:“這是嘉谷養豬真正的大考!老實說,我是希望嘉谷能順利過關的,如果都是漲價的豬肉,我是希望能由嘉谷來生產。嘉谷養豬更專業,嘉谷豬肉也更優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