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的水平和謹慎的個性他是知道的,如果不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他連一個字眼都不會往外蹦。
但傅大維想想,道:“我相信你的判斷,但我也相信我們公司的手段。非瘟再怎么變身,歸根到底還是沒有腿的病毒,人,才是非瘟防控戰疫成敗的最大的因素。所有的非瘟防控方法,其實拷問的是養豬人最基本的生物安全意識、健康管理意識與應急處理能力,這些我們公司是國內領先的。”
張漢詳聽過不少國內領先的話,有點想笑,卻笑不出來。
因為他也無法否認老友的話。
就他進駐嘉谷系養豬場開展督導工作以來對嘉谷農牧的了解,人家說國內領先都屬于謙虛的,說是世界領先也不為過。
例如嘉谷養豬的健康管理,一般人現在可能是關注嘉谷養豬場的環境控制,包括溫度、濕度、密度、陽光、空氣,這些東西無一不決定豬的健康狀態。
嘉谷人也重視,但除此以外,嘉谷人還有一個認識與他是一致的,那就是——很多時候,健康是吃出來的,不健康也是吃出來的。
行業內對“嘉谷豬肉風味就是不一般”這一點眾說紛紜,甚至還有人將其視為玄學。但如果讓張漢詳來解釋,他會把目光放在嘉谷農牧的營養管理上。
——氨基酸的平衡非常重要,合成蛋白、合成抗體需要不同種類的氨基酸,還有能量、維生素和纖維等。而這些物質都是通過豬的日糧和營養來補充的。
沒聽說過嘉谷農牧過分追求什么“高蛋白”或“低蛋白”日糧,倒是聽說人家會在飼料里面加一些富含抗病毒的、抗細菌的原料、中草藥,成本不會增加太多,對提高豬群的健康度卻很有幫助。
世界領先和國內領先的差距在哪里?就在這些細節上,對細節的要求不同,造成的后果自然也是天壤之別。
這大概也是老友的底氣之一吧。當少量病毒進入豬群的時候,如果豬群抵抗力比較高,身體免疫系統會消滅一部分病毒;只有當病毒載量太大的時候,豬群無法吞噬的時候,豬群就會表現發病了。而以他的觀察,嘉谷轉場的母豬的健康狀態杠杠的。
張漢詳長長的嘆了口氣,道:“口氣不小,也確實有驕傲的本錢。不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只要發現了一頭感染了非瘟的病豬,整個豬場的活豬都得被撲殺,這是多大的風險啊。”
“且不說這一點,老傅你想過沒有,嘉谷系養豬場已經是整個行業疫情防控的帶頭者和重要主體,你們這么火急火燎的逆勢擴張,會讓多少人誤判形勢而跟風呢?”
非洲豬瘟進入中國這一百多天來,整個養豬業都經歷著痛苦的煎熬,特別是有豬的人,有些每天都睡不著。
從目前來看,大家還陷在疫情給行業所帶來的慘痛當中,心神未定,還不敢大動。即使是決定加碼的大型豬企,大部分也在觀望——非洲豬瘟把整個行業都搞怕了,大家都希望有一個試點示范,看下一步怎樣去走。
嘉谷系養豬場對非洲豬瘟的防疫已經由“防守”轉向“進攻”,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加強防疫防控的同時,逐步將重心轉移到加強生產、提高產出、提高產量中來,這很有可能是一個“壞”的示范。
別的不說,嘉谷系養豬場把非瘟病毒在豬場之外的一個重要設施——含臭氧熏蒸的丹麥式豬場洗澡間,就不是規模500頭基礎母豬以下的豬場能夠承擔的建設成本。
簡而言之,嘉谷農牧的生物防控能力,它不是單一一個方面,而是包括了文化、組織、資本和新技術應用等多方面的融合才實現的。
對此,傅大維卻聳聳肩,不置可否。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只是為嘉谷工作而已,行業的跟風與否問題,他才懶得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