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一來,學習嘉谷農牧自繁自養模式的新希望算是準備充分的。雖然因為散養、小養殖戶不斷退出市場,飼料業務營收很難看,但在養殖端好歹能趁著豬價暴漲“回一波血”。
特丫的嘉谷農牧又來了!!!
——新希望六和的養豬產能布局,與嘉谷農牧類似,盡可能靠近主要消費區。如環渤海的產能對應京津市場,魯南蘇北的產能對應長三角市場,越省西部的產能對應珠三角市場……特么全是嘉谷農牧集中釋放產能的區域。
所以,別怪兩家氣場不和,因為嘉谷農牧的“穩市”,知道新希望少賺了多少錢嗎?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年輕的小劉總剛從父輩手中接過一整個新希望集團,能否帶領這個營收數百億的龐然大物在變化較為頻繁的行業中實現轉型,一直為外界所矚目。而轉型,總是需要源源不斷地投入資金;被嘉谷農牧這么一攪局,新希望的資金壓力變大,她沒打爆嘉谷的“狗頭”,純粹是因為打不過。
另一邊,老劉總雖然退下來了,但他依然是新希望集團及其旗下諸多子公司的大股東,看著煩躁的接班人,他眉頭一皺。
“憤怒并不能幫助你做出正確的決策,如果你是這種表現,會讓我覺得將集團交到你手上是一種錯誤。”老劉總語氣冷然道。
曾經做過首富,在農業方面堅持了三十多年屹立不倒的老劉總,什么大風大浪沒見過,眼下的局勢,還不至于讓他動容。
好歹是被精心培育的接班人,小劉總在老父冷峻的目光下,表情也變得冷靜下來。
“現在,你告訴我,嘉谷農牧得到上面的全力支持,有什么說法?”
政府不做則已,一旦全力支持一家企業,力度是絕對夠大的。起碼,讓嘉谷農牧成為養豬界當之無愧的“扛把子”,是沒有任何難度的。
雖然,各家大型養豬企業貌似都是從散戶手中搶奪市場份額——畢竟行業集中度還很低,相互之間似乎談不上激烈的競爭。
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像新希望,生豬產能布局與嘉谷農牧高度重合,都是針對一線消費市場;而正如前段時間很火的一個網上視頻所示,同等價位下,消費者更青睞品質更優的嘉谷豬肉,這就產生了不小的競爭。
所以,他是能理解女兒的不忿的,但現在的關鍵并不是發泄怒火。
小劉總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服:“雖然不想承認,但嘉谷農牧布局早,在危機中響應政府需求的速度快,自然會受到各級政府的歡迎。”
“嗯,還有呢?”
小劉總鼻子皺一皺,不是很懂老父的意思,這理由還不夠嗎?
老劉總心里不由暗嘆,還是有差距啊!
嘉谷集團的齊董,也同樣年輕,但人家主導完成了布局,而自己的女兒看都沒看出來——這種差距,又何嘗不是兩大集團之間的差距呢?
“比方說,現在行業內外關注的嘉谷養豬陣營的低成本,究竟代表著什么?你深入思考過嗎?”
老劉總做農業生意這么多年,這些生意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售價沒有太大的提升空間,有些農副產品的價格甚至是經常往下走的,于是,提高利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成本。甚至可以說,唯一能夠控制利潤的,不是漲價,而是控制成本、節約成本。
在市場競爭當中,“成本底線”的原則看起來是個笨辦法,但確實是一個長久之道,也是一個安全防御之法。所以老劉總下意識就從嘉谷系的養豬成本開始分析。
小劉總聞言也陷入了沉思。
低成本代表著什么?對于養豬來說,代表著優良的豬種、優秀的管理……不對,這應該不是老父想要的答案。再想想新希望的老本行,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飼料……不對,應該是嘉谷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