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超大型養豬場,都是對行業人才、技術、產品、資金等資源的聚合。
與競爭對手比起來,嘉谷農牧的優勢太大了。本身現金流充沛不說,只要背后的嘉谷集團不倒,沒有哪個機構和個人,會懷疑嘉谷農牧的實力。
李東亮揮舞著支票和計劃書,將未來一年的收益在不到兩個月內就花光了。
這樣的效率,大大超出了同行的預料,也超出了嘉谷管理層的預料。
賺錢是一門技術,花錢也是一門技術。撒錢是輕松,但能不能將花出去的錢變為公司的實力,這才是管理層所操心的。
嘉谷農牧在養豬戰略決策方面表現了少有的激進,集團總經理王昱業在李東亮受到各級政府的歡迎之時,手里端著大茶杯,邁入了齊政的辦公室。
“你是說戰略部出的風險評估?對,我看過了。”齊政很自然回答道。
嘉谷系的每一次大規模投資,甭管是不是由總部主導,戰略部都會在決策前和執行過程中分別進行風險評估,以輔助管理層決斷。這次嘉谷農牧的擴張也不例外。
“金錢就是個王八蛋,少了吧不停追求,多了也沒法不操心。”老王先是苦笑得吐槽了一句。
要是讓外人聽了,估計得罵一句得了便宜還賣乖,但對于企業來說,錢太多還真的未必是好事。
這方面的例子,看看目前賺錢能力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蘋果公司就知道了。賺了手機行業七成份額利潤的蘋果,手里的資金滿倉漫谷,然后,除了股東天天瞅著要分紅,老美的稅務局更是無時無刻不盯著蘋果的海外賬戶。
嘉谷在國內500強中算是相當賺錢的那一小撮了,而且沒有披著國企的皮子,之所以沒有被各方“化緣”,原因就在于所有人都知道,嘉谷是能賺錢,但也特能花錢,甚至根本不剩錢。
——眾所周知,嘉谷投資的“天坑”不止一個。首當其沖的就是西北大沙漠的開發,在外人看來,那真的是一個掉進去了爬都爬不出來的“巨坑”;其次還有聲名日盛的嘉谷實驗室,也是一個有多少錢都能給你“揮霍掉”的“無底洞”……
所以對于嘉谷農牧在不到兩個月內就撒出去數百億,一副“趕緊將還沒賺到手的錢提前預支”的既視感,行業內在驚嘆之余,還有另一個說法:嘉谷農牧不趕緊花出去,多少錢剩下來都會被集團拿出“填坑”,這誰甘心啊?
還別說,這種說法竟然有不少人深信不疑。
在齊政看來,搶經費是一種相對良性的集團內競爭模式。而且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嘉谷集團現在欣欣向榮,經費的爭奪并不是太激烈,外界的這種猜測純屬隔霧看山。
王昱業將話題拉回正題:“我聽說剛簽訂投資協議,有的地方的養豬戶就對豬場拆遷有意見了,難說對嘉谷農牧建養豬場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這次嘉谷農牧的擴張所在地,集中在限養禁養區,所以在風險評估排行中,靠前的就是散養戶豬場拆遷矛盾,現在看來,又被戰略部說準了。